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全球的数据储存很快就会亮出「储存空间不足」的预警,人们开始追求超高的储存密度和永恒的储存时间,其中微软 Project Silica 项目中的「玻璃光盘」以持续使用上千年。

这只是微软数据储存计划的一部分,去年被微软收购的软件源代码托管服务平台 GitHub,最近也公布了一项代码存档计划 Arctic Code Vault,要把开源软件代码埋藏在北极的数百米地底下,至少保存 1000 年。

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但现在可用的储存介质最长的寿命最多才约 60 年,像「玻璃光盘」和 DNA 存储这些新兴储存介质距离成熟商用还有很长的距离,那么 GitHub 要用什么储存设备将代码存档上千年后还能被读取呢?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 图片来自:Digi.no

答案是胶片,GitHub 采用的是挪威公司 Piql AS 制造的一种表面有氧化铁粉涂层的胶片,据称这种胶片在正常条件下能保存 750 年,如果在寒冷、干燥、低氧的洞穴能保存 2000 年。

从 2020 年 2 月 2 日,GitHub 为所有的公共储存库生成快照,经过处理后以 QR 码(二维码)的形式编码储存在一卷 3500 英尺(1066.8 米)长的胶卷上,然后存放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Svalbard)一座废弃的矿井中。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挪威大陆与北极点两者之间,被称为「世界最北的城市」,寒冷的环境有利于延长胶片的存储寿命。而且根据《斯瓦尔巴条约》,这个地区为永久非军事区域,这意味不会因为战争等原因导致数据损毁丢失。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GitHub 认为开源代码现代文明的「隐藏基石」, 而 Arctic Code Vault  计划就是为了将来即使人类文明因为自然灾害或战争几乎毁灭,子孙后代也可以通过这些开源代码更快地重建文明。

其实在斯瓦尔巴特群岛,还有一个被为「全球农业诺亚方舟」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储存了 4000 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的 86 万份种子备份,以防止人类在面临大规模的灾害时永远丧失某些粮食的基因。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 图片来自:The Verge

看起来,GitHub 希望通过 Arctic Code Vault 打造全球代码的诺亚方舟。

在几周之前,GitHub 的首席执行官 Nat Friedman 已经来到了储存代码的档案馆,据 Nat Friedman 介绍,GitHub 将在在这里存放 200 个胶片盘片,每个盘片上储存 120 GB 的开源软件代码,首个盘片储存 Linux、Android 操作系统并记录超过 6000 个重要的开源应用程序。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可是即便这些胶片可以储存上千年,如果 1000 年后的人无法理解这些代码,那也没有意义,就像我们今天依然没有完全解读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含义。

为了确保后人顺利解码这些代码,GitHub 成立了一个咨询小组,成员包括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以及档案科学、未来主义等方面的专家,力求把存档指南写得通俗易懂。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整套存档指南 QR 解码,文件格式、字符编码和其他重要元数据的技术指南,可以帮助多年之后的人类快速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源代码。

正如 GitHub 所说的,开源代码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产,这个代码存档计划对于人类文明的延续具有重大价值。

古罗马人 2000 多年前建造的混凝土海墙保存至今,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海堤只能用几十年,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建筑界的一个谜,直到 2017 年科学家才利用先进的技术将这种混凝土的配方破解。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图片来自:BBC

其实不用上千年,源代码的存档对现在的开发者来说也很重要。前段时间暴雪旗下的游戏《暗黑破坏神 2》原创团队成员 Max Schaefer 透露,由于这款游戏的源代码和全部的备份都丢失,几乎无法重制一个《暗黑破坏神 2》,他们只能从头开始制作。

互联网诞生不过 50 年,但各种软件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工作密不可分,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经济、工业、医疗、军事等体系都离不开算法中的源代码。

在数百年后,今天的开源代码或许也会成为和巴黎圣母院、蒙娜丽莎名画一样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 End -

GitHub 要把全球开源代码埋在北极,保存 1000 年

    扫描二维码

了解科技新风向

信创与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