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黑苹果”留住了她的心——记孝感市直驻孝南祝站镇武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陆艾华

“黑苹果”留住了她的心——记孝感市直驻孝南祝站镇武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陆艾华

牵手·脱贫攻坚孝感故事





去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时,是盛夏。


盛夏的武庙村像一个壮年的男子,万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机勃勃。


车子穿过铁路桥下的涵洞,一条崭新的通村公路箭一样直插武庙村,立在路边的节能灯展开臂膀向我们招手;新翻耕的地里,花椒树一行行,生机盎然;一片片“黄毛粘”,稻浪翻滚;东一块西一块的南瓜、冬瓜、青椒,满园挂着,翠生生,水灵灵,尤其是一条条肥硕的丝瓜,像一个个风铃吊在棚架下面,风一吹,仿佛让人能听到“叮铃铃”的音乐声。


午后两点钟,车子在武庙村前宽敞的广场上停下来。我们走进武庙村村委会办公室,不一会儿,一位中等身材,头发逢松,戴着黑边眼镜的四十多岁的女士拖着一条瘸腿,“金鸡独立”般地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她文静的脸上刻下了阳光紫外线照射的痕迹,粗糙而略显黝黑。她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孝感市直驻孝南区祝站镇武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陆艾华。与陆艾华长谈,她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扶贫故事。










一杯清水,一旦浑了便难以再清







陆艾华到武庙时,

是2018年春天。

初来乍到,

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新鲜。


那满地遍野的绿,

新鲜得水灵灵的;

那房前屋后的桃花梨花,

红艳艳,白灿灿;

那田野里的油菜花,

黄得耀眼,美得让人心醉。


但这种新鲜,转瞬即逝。陆艾华不是来享受美景的,她是来扶贫的。当时的武庙村,那是一个怎样的穷啊,村集体穷得一分钱都没有,全村212 户人家,总人口1037人,贫困户37户87人,占总人口的 8.4 % 。那条通村公路像一根猪大肠穿过铁路涵洞延续到各个村庄。一到夜晚四周一片漆黑,人们大都蜷缩在屋里不出门。


陆艾华的临时住房紧靠一片田野,房前是深深的林木。惊蛰一过,昆虫从土里爬出来,每到夜晚,高一声、低一声、远一声、近一声地发出各种怪异的声音;还有半夜里那一声紧一声的狗吠;田野发出的野兽的怪叫,听起来都特别地瘆人。


就在桃花梨花油菜花香溢满田野的时候,一同来到武庙的两名女工作队员花粉过敏,水土不服,相继离开了武庙。


面对孤独,

尤其是夜深人静,

被那些虫鸣、狗吠、野兽怪叫惊醒,

彻夜难眠。


是否坚守在武庙?

陆艾华有一丝动摇。


动摇归动摇,在未得到批准回去之前,工作仍得做。她坚持着在扶贫的道路上往来奔波,了解贫困户的基本动态,掌握基本情况,哪一户是因病致贫,哪一户是没有生活出路致贫,哪一户是失去生活的信心致贫,她渐渐做到都了如指掌。


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成竹在胸,陆艾华筹款买来了127床毛毯,送给贫困户时,春雨下个不停。一天,她将毛毯送往贫困户返回住处,天黑了,一不小心摔了个面朝天,泥巴糊满了她的全身,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这天夜里,她哭了。


与此同时,坏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父亲腿被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


陆艾华驻村要求五天四夜,有时连周末也在村里走访,她不在家,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有无家可归的感觉。


母亲集糖尿病、心脏病、类风湿、胸腔积液等多种疾病于一身,住在医院,输着氧气……


陆艾华说:


“我觉得在武庙那难眠的夜,那摔伤的痛,都微不足道,但父亲摔断了腿,母亲又病情恶化,丈夫无人照料,却让人堵得慌。我得像个女儿,像个妻子,像个母亲,有一千个理由申请回到单位上班。”


说这话时,陆艾华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她写好申请,准备交给组织时,却犹豫了。去武庙前,领导对她说:“武庙扶贫工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组织相信你能堪当重任。”


她没有推辞,因为她知道,这是一种信任。既然当初没推辞,现在能辜负组织的信任吗?信任,是一杯清水,一旦浑了,便无法再清。想到这里,她只得默默地吞下了眼泪,把申请书锁进了抽屉。




“黑苹果”留住了她的心







要干就要干好。

如何凝聚武庙村民的心,

改变武庙村呢?


武庙村贫穷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道路不畅通。那条横亘在武庙村东边的京广铁路,虽是中国的经济动脉,却折断了武庙经济腾飞的翅膀,让许多脱贫致富的梦想破灭。每当大雨滂沱,铁路桥下的涵洞就会有积水,特殊情况下积水还很深;那条窄窄的通村公路,也是泥巴路。这条路,不但使武庙农产品难以卖出去,而且给武庙人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陆艾华先从“三通(路通、水通、电通)”等基础设施入手,开展扶贫工作。


2018年5月中旬的一天清晨,东方刚刚透白,武庙村裹着一层“白纱”,路边青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陆艾华与工作队员们列队站在铁路桥涵洞外的公路旁翘首以待,他们在这里迎接来自孝感的罐装混泥土的车辆。这一天,是武庙村通村工程、户户通工程和村级文化广场动工的日子。大约六点半钟,当第一车装满混泥土的车辆呼啸而至时,陆艾华那颗久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感到为武庙修通道路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正在她像交警一样指挥着车辆驶向武庙时,意外却发生了。


村里传来混凝土被哄抢的消息。陆艾华像救火队员一样赶到现场,卸载到地面的混凝土旁,村民们有的用筐,有的用桶,将混凝土抢到自家门前翻修晒场。陆艾华立马大声制止,但村民们情绪高涨,哪里听得见她的叫喊声,瞬间,那如山丘般的一堆混凝土被一抢而光。


如果要修晒场,势必导致混凝土不够使用。陆艾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这些混凝土,是她化缘而来的啊!


陆艾华曾任原市建委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监管着辖内十几个商砼站,一直以来,她从没向企业提出过工作之外的要求。她想,企业也有肩负社会责任的义务啊,何不向商砼站“化缘”?从此,陆艾华在十几个商砼站之间往来奔波,与企业老板沟通,希望他们以捐赠混凝土的方式,为贫困村献上一份爱心。


要老板们“出钱”谁会乐意?但是,经陆艾华坚持不懈“软磨硬泡”,用了三个周末的时间沟通,12家企业老板终于点头同意每个站为武庙村支援10罐混凝土。


制止无效,但她从老百姓的神情和忙碌中,看出了端倪—村民各自修晒场,也需混凝土。于是,她又找到那些商砼站的老板,每个站再为武庙村增援两罐混凝土。不过,村民得根据自家晒场的大小象征性地交点费用,让无晒场可修的村民觉得扶贫工作队处事是公平的。


陆艾华把想法一公开,大家都表示同意。通村路、通户路以及村文化广场建设继续推进。


但是,陆艾华看到那些贫困户即便是交这微不足道的钱亦感到困难时,心想,自己是来扶贫的,不能因为修路增加了贫困户的负担,与村“两委”一合计,悄悄地把那几个贫困户交的钱退了回去。


不知消息是如何走漏的,一些村民找到村“两委”办公室,骂陆艾华处事不公,甚至扬言要打她,把她堵在办公室不能出来。


这时,村妇联主任熊爱仙站了出来,指着那些村民们说:“我们村那么长的公路和门前硬化道路,那么大的文化广场,人家没要我们交一分钱,帮我们修了。你们要算算账,家里的晒场自己翻要花几多钱?人家是大地方的机关干部,跑到这里来帮我们修路,为我们扶贫,吃不像吃的,住不像住的,跑了东家跑西家,跑了政府跑企业,为我们要资金要政策。现在却挨骂受气,大家摸着良心想一想,这样做,对吗?”


妇联主任的话,句句说在点子上,那些人心有愧疚地退了。陆艾华却哭了,呜呜地哭,妇联主任的话句句戳她泪点。


她仍风一程、雨一程地奔走在扶贫的道路上,但“混凝土事件”,确实让她有些伤感。她默默地下定决心,待到年底各项工作结账以后,要向组织提出回单位的申请。这想法合情合理,她将武庙村的难事大事解决了,更何况她还任着市住建局建筑科技节能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车轮疾速前行,陆艾华的大脑飞快运转,她脑海中回放着去刘顺英家调查摸底的情景。


刘顺英家有两口人,一个婆婆,一个媳妇。婆婆刘顺英93岁,她在40多岁时,死了丈夫,留下了一个儿子。儿子成人后,娶了媳妇。没想到,媳妇在四十多岁时,丈夫也去世了。


那天去刘婆婆家,她家地是黑的,床是黑的,灶台上的碗也是黑的。陆艾华拿起扫帚先是把她家里打扫了一遍,然后,动手把灶台上的碗洗了,又自己花钱把她家里的被子、床单,里里外外地换了个新。


刘顺英婆婆看着这一切,眼里流下了混浊的泪水,为了感谢陆艾华,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个苹果用袖口擦了又擦,怯生生地递给她。那苹果如同婆婆的脸,黑黢黢,皱巴巴,上面有很多“老年斑”。穷乡僻壤,在婆婆心中,这苹果弥足珍贵;对陆艾华来说,里面包含着纯真而质朴的感情,苹果虽快坏了,但她不能拒绝,竟拿起苹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她要让婆婆和武庙村的群众觉得,她不仅能吃下这“黑苹果”,而且能与老百姓同呼吸,共患难,心连心。


自那以后,陆艾华没事就朝婆婆家里跑,婆婆小病,她扶着婆婆到村卫生所打针;婆婆大病,开车送她到孝感城就医。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从这件事中,村民认可了她,主动找她聊天的村民多了起来,村民大小矛盾纠纷也主动找她诉说,请她调解,村头巷尾的大小事情她也在第一时间知晓。


陆艾华火急火燎地赶到刘婆婆家,屋子里充满悲情。农村的习俗,老人不能死在床上,村民已经将婆婆抬到堂屋里的地上,旁边站着的亲属一个个神情肃穆!


陆艾华扑到婆婆的跟前,婆婆吃力地睁开眼睛,拉着她的手,说:“陆队长,你是一个好人啊。”说完,闭上了眼睛。


这是刘婆婆临终不合眼惦记在心的事,是一个世纪老人耗尽了生命最后的力量对党的扶贫政策和陆艾华这位第一书记的由衷赞美。


陆艾华原计划在春节时请辞武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的职务,婆婆的临终遗言,让她明白了只要是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就会与村民建立难以割舍的感情。她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人情、人性、人心的温暖。她又一次留在了武庙村。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翻过了农历春节,转眼就到了2019年3月14日。这天,是陆艾华驻村一年期限届满的时间,也是领导承诺她回原单位上班的日子。一清晨,她准备与村“两委”班子和其他工作队员告辞后回城。没想到,一开门,她的住处便呼啦啦地涌进十几位村民。他们送来了十几面锦旗,对陆艾华说:“陆书记,你不能走!”


这一面面锦旗写下的是村民对陆艾华的肯定和不舍。


陆艾华到武庙所做的工作,武庙看得见,人心看得见。


村民们都记得,陆艾华初来武庙村时的情景。那时,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正浓。陆艾华刚一到任,便开始逐家逐户地调查摸底。一天,她看到一个醉汉提着一个酒瓶歪歪扭扭地走在一条巷子里,嘴里不停地骂老天不公,骂命运不济,骂不幸走错了家门。正是春耕的季节,这位醉汉却在趁着酒劲播撒着他的不幸。陆艾华了解到,醉汉名叫熊志华,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些年妻子因病去世,留下年迈的父母,一双儿女和治病欠下的债务。


陆艾华记住熊志华的家门,趁他清醒时,带着礼品找熊志华谈心,发现他虽嗜酒,却不是一位懒汉,是家庭变故让他意志消沉,人穷志短。于是千方百计安慰他,鼓励他,要他树立信心面对生活。得知熊志华擅长油漆工后,陆艾华向他推荐市场畅销的油漆品牌和装饰市场潜力,指导熊志华自主创业,拓宽脱贫致富门路,鼓励其女儿熊叶出门打工,减轻家庭负担。发挥在建委工作优势,推荐熊志华的儿子熊文博参加市建委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掌握谋生本领。熊志华那颗冰冷的心开始融化,生活的道路被点亮,如今,熊志华成立了装修队,实现了变身为老板的华丽转身。儿子和女儿也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村民们还记得,金秋十月那个瓜果飘香、稻子金灿、棉絮吐白的丰收时节,陆艾华怎样筹划村里的发展。那天,吃罢晚饭,她站在村委会北面的路上,眺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田野。此时,秋风正劲,她的发丝被吹乱,满地的荒草被风吹弯又站直,站直又吹弯,起起伏伏,她的心也起起伏伏。贫穷与荒芜原来走得如此的近,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多么好的一片土地,现在却荒废如此!好好的田地没人耕种,这能叫武庙不贫穷?


她想起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富人,养了个好吃懒做的儿子。一天,富人快死了,儿子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家里的财产终于要归自己所有了,游手好闲的他终日足不出户,守在父亲身旁,指望父亲临死前把所有的家产交给他。父亲快咽气时,拉住他的手说,家里有黄金,埋在东边的庄稼地里。说完断了气。儿子虽然知道地里有金子,却不知具体埋在哪里,于是,没日没夜地挖地,不料把地挖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金子,只好在地里种了庄稼。到了秋天,庄稼丰收了。儿子终于明白父亲临终的意思,金子只是暂时的,庄稼才是永久的致富之道。


陆艾华从这个故事得到启示,她要让武庙从地里刨金,要为武庙做一件管长远的事情。自此,她开始往来奔波在重庆、十堰、荆门、大悟金岭的路上,她要去那些地方寻求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之道。她发现种植花椒不失为一项优良产业时,又不停地到农业部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了解花椒的特性,并检测武庙村的土壤是否适合种植。当她得知武庙的土壤酸碱度适合种植花椒时,心里便有了一种成就感。


热情高涨之后,

她的心又很快地冷却下来,

要在几百亩土地上种植花椒,

不仅要有一大笔钱投到里面,

而且谁能把他管好呢?

又怎样实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呢?



不多日,武庙村那最大的一片沉睡的土地被唤醒。荒地之上,人欢马叫;“铁牛”身下,黑土翻滚。湖北泽创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与武庙村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出资流转土地500亩,在村里建立花椒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种植花椒2万余棵。合同约定,形成了梯度分红机制,其中,土地流转能够使武庙村30户人家(含贫困户13户)户均年增收800元,优先安排贫困户40多人务工,务工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当年村集体收入达11万元。


使武庙村的土地充分利用,让每块土地生“金”。请农业局专家汤俭民到武庙讲解“黄毛粘”水稻栽培技术,鼓励陈伦安、熊存益等2个贫困户回村种植“黄毛粘”50亩,为全村“黄毛粘”种植起以点带面的作用,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生活没方向无着落的问题。鼓励村民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请本村种植丝瓜能人王传品讲解丝瓜种植技术。目前王传品不仅给村民传授种植技术而且本人也扩大了种植丝瓜面积,与两名贫困人口签订了就业合同,贫困户一年可增加收入13000元。


村妇女主任熊爱仙对我们说,她嫁到武庙三十多年,村里都是婆婆的鞋—老样子,现在只一年多的时间,武庙的天变了,地变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


说到天变了,熊爱仙说,以前每当夜幕降临,村里四周都是一片漆黑。现在,武庙村安上了太阳能路灯120盏,不管是月黑,还是风高,太阳一下山,一百多个路灯,像一百多个小太阳,把天地照得亮堂堂的,让人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


说到武庙村的地变了,熊爱仙说,现在,不仅地里长了庄稼,而且村级公共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武庙村有4个自然湾, 4.9公里的通湾道路整修一新,湾与湾之间就像“手”拉着“手”,户户通道路2.6公里硬化之后,户与户之间好比“肩”并着“肩”,村里、户里有个什么大小事,村邻、户邻,呼朋唤友,好不亲切。此外,村里还疏通沟渠2800米,清淤挖塘24口,建群众文化广场5处3000多平方米,打深井4口,安全饮水、厕所革命、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全面完成。


武庙村民的精神生活极大地得以丰富。以前,武庙人脸上写满愁容和困窘,村里老气横秋,现在,村前文化广场音乐一响起来,那些小嫂子老太太急忙丢下碗筷跑到那里秀起广场舞,村里到处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为了教那些村民们学广场舞,陆艾华利用周末的时间回城学习广场舞,然后回村教她们跳,缓解她们的生活压力,丰富她们的精神生活。


留守儿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陆艾华与希望家园取得联系,请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希望家园志愿者到武庙村委会,教留守儿童画画、唱歌、跳舞、辅导他们学习,并开展送书包送书籍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生活情趣。今年“六一”儿童节,陆艾华和工作队员一道,陪40名留守孩子读故事书,下棋,打羽毛球、兵乓球,做趣味游戏,与外出务工父母视频通话,并为每人送上一套运动服,使孩子们度过一个欢快难忘的节日。


面对那一面面锦旗,陆艾华的眼眶热了,如果前两次流泪她是伤感的,那么这一次,她是被感动的。她与武庙不可分开,她留下来了,乃至我们来武庙采访的前几天,她不小心摔伤了腿,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她用真诚、真心和真情做好扶贫工作,可是,陆艾华说,能取得一点成绩,是工作队的同志们和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听着陆艾华和她的扶贫工作队的故事,我们也曾关切地询问她,腿伤好了一些没有。她平静地笑笑,说:“是我自己不小心摔的。现在已经好多了。”


不知不觉,晚霞如锦缎一般铺满天际,妇女们已在村前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我们不得不挥手与武庙村告别。车子行驶在铺满黄金一样的公路上,路灯亮起为我们送行,听着那曼妙广场舞乐曲,看着眼前武庙村的变化,我们的心情也与这音乐的旋律一般,曼妙、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