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 Webpack 构建流程学习指南
Webpack 是前端很火的打包工具,它本质上是一个现代 JavaScript 应用程序的静态模块打包器(module bundler)。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dependency graph
),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
其实就是:Webpack 是一个 JS 代码打包器。
至于图片、CSS、Less、TS等其他文件,就需要 Webpack 配合 loader 或者 plugin 功能来实现~
一、Webpack 构建流程分析
1. Webpack 构建过程
首先先简单了解下 Webpack 构建过程:
-
根据配置,识别入口文件; -
逐层识别模块依赖(包括 Commonjs、AMD、或 ES6 的 import 等,都会被识别和分析); -
Webpack 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分析代码,转换代码,编译代码,最后输出代码; -
输出最后打包后的代码。
2. Webpack 构建原理
看完上面的构建流程的简单介绍,相信你已经简单了解了这个过程,那么接下来开始详细介绍 Webpack 构建原理,包括从启动构建到输出结果一系列过程:
(1)初始化参数
解析 Webpack 配置参数,合并 Shell 传入和 webpack.config.js
文件配置的参数,形成最后的配置结果。
(2)开始编译
上一步得到的参数初始化 compiler
对象,注册所有配置的插件,插件监听 Webpack 构建生命周期的事件节点,做出相应的反应,执行对象的 run
方法开始执行编译。
(3)确定入口
从配置文件( webpack.config.js
)中指定的 entry
入口,开始解析文件构建 AST 语法树,找出依赖,递归下去。
(4)编译模块
递归中根据文件类型和 loader 配置,调用所有配置的 loader 对文件进行转换,再找出该模块依赖的模块,再递归本步骤直到所有入口依赖的文件都经过了本步骤的处理。
(5)完成模块编译并输出
递归完后,得到每个文件结果,包含每个模块以及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 entry
配置生成代码块 chunk
。
(6)输出完成
输出所有的 chunk
到文件系统。
注意:在构建生命周期中有一系列插件在做合适的时机做合适事情,比如 UglifyPlugin
会在 loader 转换递归完对结果使用 UglifyJs
压缩覆盖之前的结果。
二、手写 Webpack 构建工具
到这里,相信大家对 Webpack 构建流程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还不够,我们再来试着手写 Webpack 构建工具,来将上面文字介绍的内容,应用于实际代码,那么开始吧~
1. 初始化项目
在手写构建工具前,我们先初始化一个项目:
$ yarn init -y
并安装下面四个依赖包:
-
@babel/parser
: 用于分析通过fs.readFileSync
读取的文件内容,并返回 AST (抽象语法树) ; -
@babel/traverse
: 用于遍历 AST, 获取必要的数据; -
@babel/core
: babel 核心模块,提供transformFromAst
方法,用于将 AST 转化为浏览器可运行的代码; -
@babel/preset-env
: 将转换后代码转化成 ES5 代码;
$ yarn add @babel/parser @babel/traverse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初始化项目目录及文件:
代码存放在仓库:https://github.com/pingan8787/Leo-JavaScript/tree/master/Cute-Webpack/Write-Webpack
由于本部分核心内容是实现 Webpack 构建工具,所以会从《2. Webpack 构建原理》的“(3)确定入口”步骤开始下面介绍。
大致代码实现流程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手写 Webpack 的核心是实现以下三个方法:
-
createAssets
: 收集和处理文件的代码; -
createGraph
:根据入口文件,返回所有文件依赖图; -
bundle
: 根据依赖图整个代码并输出;
2. 实现 createAssets 函数
2.1 读取通过入口文件,并转为 AST
首先在 ./src/index
文件中写点简单代码:
// src/index.js
import info from "./info.js";
console.log(info);
实现 createAssets
方法中的 文件读取 和 AST转换 操作:
// leo_webpack.j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parser = require("@babel/parser");
const traverse = require("@babel/traverse").default;
// 由于 traverse 采用的 ES Module 导出,我们通过 requier 引入的话就加个 .default
const babel = require("@babel/core");
let moduleId = 0;
const createAssets = filename => {
const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 根据文件名,同步读取文件流
// 将读取文件流 buffer 转换为 AST
const ast = parser.parse(content, {
sourceType: "module" // 指定源码类型
})
console.log(ast);
}
createAssets('./src/index.js');
上面代码:通过 fs.readFileSync()
方法,以同步方式读取指定路径下的文件流,并通过 parser
依赖包提供的 parse()
方法,将读取到的文件流 buffer 转换为浏览器可以认识的代码(AST),AST 输出如下:
另外需要注意,这里我们声明了一个 moduleId
变量,来区分当前操作的模块。在这里,不仅将读取到的文件流 buffer 转换为 AST 的同时,也将 ES6 代码转换为 ES5 代码了。
2.2 收集每个模块的依赖
接下来声明 dependencies
变量来保存收集到的文件依赖路径,通过 traverse()
方法遍历 ast
,获取每个节点依赖路径,并 push
进 dependencies
数组中。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createAssets(filename){
// ...
const dependencies = []; // 用于收集文件依赖的路径
// 通过 traverse 提供的操作 AST 的方法,获取每个节点的依赖路径
traverse(ast, {
ImportDeclaration: ({node}) => {
dependencies.push(node.source.value);
}
});
}
2.3 将 AST 转换为浏览器可运行代码
在收集依赖的同时,我们可以将 AST 代码转换为浏览器可运行代码,这就需要使用到 babel
,这个万能的小家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用的 transformFromAstSync()
方法,同步的将 AST 转换为浏览器可运行代码: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createAssets(filename){
// ...
const { code } = babel.transformFromAstSync(ast,null, {
presets: ["@babel/preset-env"]
});
let id = moduleId++; // 设置当前处理的模块ID
return {
id,
filename,
code,
dependencies
}
}
到这一步,我们在执行 node leo_webpack.js
,输出如下内容,包含了入口文件的路径 filename
、浏览器可执行代码 code
和文件依赖的路径 dependencies
数组:
$ node leo_webpack.js
{
filename: './src/index.js',
code: '"use strict";\n\nvar _info = _interopRequireDefault(require("./info.js"));\n\nfunction _interopRequireDefault(obj) { return obj && obj.__esModule ? obj : { "default": obj }; }\n\nconsole.log(_info["default"]);',
dependencies: [ './info.js' ]
}
2.4 代码小结
// leo_webpack.js
const fs = require("f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parser = require("@babel/parser");
const traverse = require("@babel/traverse").default;
// 由于 traverse 采用的 ES Module 导出,我们通过 requier 引入的话就加个 .default
const babel = require("@babel/core");
let moduleId = 0;
function createAssets(filename){
const content = fs.readFileSync(filename, "utf-8"); // 根据文件名,同步读取文件流
// 将读取文件流 buffer 转换为 AST
const ast = parser.parse(content, {
sourceType: "module" // 指定源码类型
})
const dependencies = []; // 用于收集文件依赖的路径
// 通过 traverse 提供的操作 AST 的方法,获取每个节点的依赖路径
traverse(ast, {
ImportDeclaration: ({node}) => {
dependencies.push(node.source.value);
}
});
// 通过 AST 将 ES6 代码转换成 ES5 代码
const { code } = babel.transformFromAstSync(ast,null, {
presets: ["@babel/preset-env"]
});
let id = moduleId++; // 设置当前处理的模块ID
return {
id,
filename,
code,
dependencies
}
}
3. 实现 createGraph 函数
在 createGraph()
函数中,我们将递归所有依赖模块,循环分析每个依赖模块依赖,生成一份依赖图谱。为了方便测试,我们补充下 consts.js
和 info.js
文件的代码,增加一些依赖关系:
// src/consts.js
export const company = "平安";
// src/info.js
import { company } from "./consts.js";
export default `你好,${company}`;
接下来开始实现 createGraph()
函数,它需要接收一个入口文件的路径( entry
)作为参数: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createGraph(entry) {
const mainAsset = createAssets(entry); // 获取入口文件下的内容
const queue = [mainAsset]; // 入口文件的结果作为第一项
for(const asset of queue){
const dirname = path.dirname(asset.filename);
asset.mapping = {};
asset.dependencies.forEach(relativePath => {
const absolutePath = path.join(dirname, relativePath); // 转换文件路径为绝对路径
const child = createAssets(absolutePath);
asset.mapping[relativePath] = child.id; // 保存模块ID
queue.push(child); // 递归去遍历所有子节点的文件
})
}
return queue;
}
上面代码:
首先通过 createAssets()
函数读取入口文件的内容,并作为依赖关系的队列(依赖图谱) queue
数组的第一项,接着遍历依赖图谱 queue
每一项,再遍历将每一项中的依赖 dependencies
依赖数组,将依赖中的每一项拼接成依赖的绝对路径(absolutePath
),作为 createAssets()
函数调用的参数,递归去遍历所有子节点的文件,并将结果都保存在依赖图谱 queue
中。
注意, mapping
对象是用来保存文件的相对路径和模块 ID 的对应关系,在 mapping
对象中,我们使用依赖文件的相对路径作为 key
,来存储保存模块 ID。
然后我们修改启动函数:
// leo_webpack.js
- const result = createAssets('./src/index.js');
+ const graph = createGraph("./src/index.js");
+ console.log(graph);
这时我们将得到一份包含所有文件依赖关系的依赖图谱:
这个依赖图谱,包含了所有文件模块的依赖,以及模块的代码内容。下一步只要实现 bundle()
函数,将结果输出即可。
4. 实现 bundle 函数
从前面介绍,我们知道,函数 createGraph()
会返回一个包含每个依赖相关信息(id / filename / code / dependencies)的依赖图谱 queue
,这一步就将使用到它了。
在 bundle()
函数中,接收一个依赖图谱 graph
作为参数,最后输出编译后的结果。
4.1 读取所有模块信息
我们首先声明一个变量 modules
,值为字符串类型,然后对参数 graph
进行遍历,将每一项中的 id
属性作为 key
,值为一个数组,包括一个用来执行代码 code
的方法和序列化后的 mapping
,最后拼接到 modules
中。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bundle(graph) {
let modules = "";
graph.forEach(item => {
modules += `
${item.id}: [
function (require, module, exports){
${item.code}
},
${JSON.stringify(item.mapping)}
],
`
})
}
上面代码:
在 modules
中每一项的值中,下标为 0 的元素是个函数,接收三个参数 require
/ module
/ exports
,为什么会需要这三个参数呢?
原因是:构建工具无法判断是否支持require
/ module
/ exports
这三种模块方法,所以需要自己实现(后面步骤会实现),然后方法内的 code
才能正常执行。
4.2 返回最终结果
接着,我们来实现 bundle()
函数返回值的处理: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bundle(graph) {
//...
return `
(function(modules){
function require(id){
const [fn, mapping] = modules[id];
function localRequire(relativePath){
return require(mapping[relativePath]);
}
const module = {
exports: {}
}
fn(localRequire, module, module.exports);
return module.exports;
}
require(0);
})({${modules}})
`
}
上面代码:
最终 bundle
函数返回值是一个字符串,包含一个自执行函数(IIFE),其中函数参数是一个对象, key
为 modules
, value
为前面拼接好的 modules
字符串,即 {modules: modules字符串}
。
在这个自执行函数中,实现了 require
方法,接收一个 id
作为参数,在方法内部,分别实现了 localRequire
/ module
/ modules.exports
三个方法,并作为参数,传到 modules[id]
中的 fn
方法中,最后初始化 require()
函数(require(0);
)。
4.3 代码小结
// leo_webpack.js
function bundle(graph) {
let modules = "";
graph.forEach(item => {
modules += `
${item.id}: [
function (require, module, exports){
${item.code}
},
${JSON.stringify(item.mapping)}
],
`
})
return `
(function(modules){
function require(id){
const [fn, mapping] = modules[id];
function localRequire(relativePath){
return require(mapping[relativePath]);
}
const module = {
exports: {}
}
fn(localRequire, module, module.exports);
return module.exports;
}
require(0);
})({${modules}})
`
}
5. 执行代码
当我们上面方法都实现以后,就开始试试吧:
// leo_webpack.js
const graph = createGraph("./src/index.js");
const result = bundle(graph);
console.log(result)
这时候可以看到终端输出类似这样的代码,是字符串,这里为了方便查看而复制到控制台了:
这就是打包后的代码咯~
那么如何让这些代码执行呢?用 eval()
方法咯:
// leo_webpack.js
const graph = createGraph("./src/index.js");
const result = bundle(graph);
eval(result);
这时候就能看到控制台输出 你好,平安
。那么我们就完成一个简单的 Webpack 构建工具啦~
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为你点个赞~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 Webpack 的构建流程和构建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和大家分享了手写 Webpack 的实现过程,希望大家对 Webpack 构建流程能有更深了解,毕竟面试贼喜欢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