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JIT是如何影响JVM性能的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教父
❞
之前说好的这期讲解并发工具类,不过ReentrantLock源码还没肝完,理由嘛,太忙了,身体不舒服,脑袋没货,睡眠不足,剧还没追完........
但说好的每周一篇干货,不能停,今天就先介绍一篇JVM相关知识
但是栈帧的创建是需要耗费资源的,尤其是对于 Java 中常见的 getter、setter 方法来说,这些代码通常只有一行,每次都创建栈帧的话就太浪费了。
另外,Java 虚拟机栈对代码的执行,采用的是字节码解释执行的方式,考虑到下面这段代码,变量 a 声明之后,就再也不被使用,要是按照字节码指令解释执行的话,就要做很多无用功。
public class A{
int attr = 0;
public void test(){
int a = attr;
System.out.println("月伴飞鱼");
}
}
执行如下命令:
javap -v A
可以看到这段代码的字节码指令
我们能够看到 aload_0,getfield ,istore_1
这三个无用的字节码指令操作。
❝a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引用类型值,getfield 从对象中获取字段,istore_1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
另外,我们知道垃圾回收器回收的目标区域主要是堆,堆上创建的对象越多,GC 的压力就越大。要是能把一些变量,直接在栈上分配,那 GC 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其实,我们说的这几个优化的可能性,JVM 已经通过JIT 编译器(Just In Time Compiler)去做了,JIT 最主要的目标是把解释执行变成编译执行。
为了提高热点代码的执行效率,在运行时,虚拟机将会把这些代码编译成与本地平台相关的机器码,并进行各种层次的优化,这就是 JIT 编译器的功能。
如上图,JVM 会将调用次数很高,或者在 for 循环里频繁被使用的代码,编译成机器码,然后缓存起来,下次调用相同方法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使用。
那 JIT 编译都有哪些手段呢?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
方法内联
方法内联它会把一些短小的方法体,直接纳入目标方法的作用范围之内,就像是直接在代码块中追加代码。这样,就少了一次方法调用,执行速度就能够得到提升,这就是方法内联的概念。
可以使用 -XX:-Inline
参数来禁用方法内联,如果想要更细粒度的控制,可以使用 CompileCommand 参数,例如:
-XX:CompileCommand=exclude,java/lang/String.indexOf
在 JDK 的源码里,也有很多被 @ForceInline注解的方法,这些方法,会在执行的时候被强制进行内联;而被@DontInline注解的方法,则始终不会被内联。
JIT 编译之后的二进制代码,是放在 Code Cache 区域里的。这个区域的大小是固定的,而且一旦启动无法扩容。如果 Code Cache 满了,JVM 并不会报错,但会停止编译。所以编译执行就会退化为解释执行,性能就会降低。不仅如此,JIT 编译器会一直尝试去优化你的代码,造成 CPU 占用上升。
通过参数 -XX:ReservedCodeCacheSize
可以指定 Code Cache 区域的大小,如果你通过监控发现空间达到了上限,就要适当的增加它的大小。
分层编译
HotSpot 虚拟机包含多个即时编译器,有 C1,C2 和 Graal,JDK8 以后采用的是分层编译的模式。
JMV使用额外线程进行即时编译,可以不用阻塞解释执行的逻辑。JIT 通常会在触发之后就在后台运行,编译完成之后就将相应的字节码替换为编译后的代码。
「JIT 编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编译方法,另一种是编译循环。」
具体介绍下几个编译器
「C1 编译器」
C1 编译器是一个简单快速的编译器,主要的关注点在于局部性的优化,适用于执行时间较短或对启动性能有要求的程序,也称为Client Compiler,例如,GUI 应用对界面启动速度就有一定要求。
「C2 编译器」
C2 编译器是为长期运行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做性能调优的编译器,适用于执行时间较长或对峰值性能有要求的程序,也称为Server Compiler,例如,服务器上长期运行的 Java 应用对稳定运行就有一定的要求。
在 Java7 之前,需要根据程序的特性来选择对应的 JIT,虚拟机默认采用解释器和其中一个编译器配合工作。
「分层编译」
Java7 引入了分层编译,这种方式综合了 C1 的启动性能优势和 C2 的峰值性能优势,我们也可以通过参数 -client或者-server 强制指定虚拟机的即时编译模式。
通常情况下,C2 的执行效率比 C1 高出30%以上。
注意:在 Java8 中,默认开启分层编译,-client 和 -server 的设置已经是无效的了。
如果只想开启 C2,可以关闭分层编译(-XX:-TieredCompilation)
,如果只想用 C1,可以在打开分层编译的同时,使用参数:-XX:TieredStopAtLevel=1
。
我们可以通过 java -version命令行可以直接查看到当前系统使用的编译模式:
C:\Users\Administrator>java -version
java version "1.8.0_45"
Java(TM) SE Runtime Environment (build 1.8.0_45-b14)
Java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build 25.45-b02, mixed mode)
mixed mode代表是默认的混合编译模式,除了这种模式外,我们还可以使用-Xint参数强制虚拟机运行于只有解释器的编译模式下,这时 JIT 完全不介入工作;也可以使用参数-Xcomp强制虚拟机运行于只有 JIT 的编译模式下
逃逸分析
下面着重讲解一下逃逸分析,这个知识点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
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的对象,除了基本数据类型,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通过逃逸分析,JVM 能够分析出一个新的对象的使用范围,从而决定是否要将这个对象分配到堆上。逃逸分析现在是 JVM 的默认行为,可以通过参数-XX:-DoEscapeAnalysis
关掉它。
那什么样的对象算是逃逸的呢?可以看一下下面的两种典型情况。
如代码所示,对象被赋值给成员变量或者静态变量,可能被外部使用,变量就发生了逃逸。
public class EscapeAttr {
Object attr;
public void test() {
attr = new Object();
}
}
再看下面这段代码,对象通过 return 语句返回。由于程序并不能确定这个对象后续会不会被使用,外部的线程能够访问到这个结果,对象也发生了逃逸。
public class EscapeReturn {
Object attr;
public Object test()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return obj;
}
}
那逃逸分析有什么好处呢?
「1. 栈上分配」
如果一个对象在子程序中被分配,指向该对象的指针永远不会逃逸,对象有可能会被优化为栈分配。栈分配可以快速地在栈帧上创建和销毁对象,不用再分配到堆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少 GC 的压力。
「2. 分离对象或标量替换」
但对象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如何将对象保存在栈上呢?
JIT 可以将对象打散,全部替换为一个个小的局部变量,这个打散的过程,就叫作标量替换(标量就是不能被进一步分割的变量,比如 int、long 等基本类型)。也就是说,标量替换后的对象,全部变成了局部变量,可以方便地进行栈上分配,而无须改动其他的代码。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对象或者数组,都会在堆上分配。由于JIT的存在,如果发现某些对象没有逃逸出方法,那么就有可能被优化成栈分配。
「3.同步消除」
如果一个对象被发现只能从一个线程被访问到,那么对于这个对象的操作可以不考虑同步。
注意这是针对 synchronized 来说的,JUC 中的 Lock 并不能被消除。
要开启同步消除,需要加上 -XX:+EliminateLocks
参数。由于这个参数依赖逃逸分析,所以同时要打开 -XX:+DoEscapeAnalysis
选项。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JIT 判断对象锁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就可以去掉这个同步的影响。
public class SyncEliminate {
public void test() {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
}
}
}
小结
JIT 是现代 JVM 主要的优化点,能够显著地提升程序的执行效率。从解释执行到最高层次的 C2,一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也是有可能的。
注意:JIT 优化并不见得每次都有用,比如代码中如果发生死循环。但如果你在启动的时候,加上-Djava.compiler=NONE
参数,禁用 JIT,它就能够执行下去。
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看了方法内联、逃逸分析等概念,了解到一些方法在被优化后,对象并不一定是在堆上分配的,它可能在被标量替换后,直接在栈上分配。这几个知识点也是在面试中经常被问到的。
JIT 的这些优化一般都是在后台进程默默地去做了,我们不需要关注太多。同时Code Cache 的容量达到上限,会影响程序执行的效率,但除非你有特别多的代码,默认的 240M 一般来说,足够用了。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月伴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