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Kafka 精妙的高性能设计(上篇)

大家好,我是武哥。
这是《吃透 MQ 》之 Kafka 的第 4 篇,错过前 3 篇的,通过下面的链接一睹为快:

奥秘

第 3 篇文章我深入剖析了 Kafka 选用 「日志文件」 作为存储方案的来龙去脉 以及背后「磁盘顺序写 + 稀疏索引」的精妙设计思路。
但是,Kafka 能做到单机每秒几十万的吞吐量,它的性能优化手段绝不止这一点。
Kafka 的高性能设计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从 Prodcuer 、到 Broker、再到 Consumer,Kafka 在掏空心思地优化每一个细节,最终才做到了这样的极致性能。
这篇文章我想先带大家建立一个高性能设计的思维模式,然后再一探究竟 Kafka 的高性能设计方案,最终让大家更体系地掌握所有知识点,并理解它的设计哲学。

 1. 如何理解高性能设计?  

我们暂且把 Kafka 抛在一边,先尝试理解下高性能设计的本质。
有过高并发开发经验的同学,对于线程池、多级缓存、IO 多路复用、零拷贝等技术概念早就了然于胸,但是返璞归真,这些技术手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至少需要深入到操作系统层面,从 CPU 和存储入手,去了解底层的实现机制,然后再自底往上,一层一层去解密和贯穿起来。
但是站在更高的视角来看,我认为:高性能设计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一定是从 「计算和 IO」 这两个维度出发,去考虑可能的优化点。

那「计算」维度的性能优化手段有哪些呢?无外乎这两种方式:

1、让更多的核来参与计算:比如用多线程代替单线程、用集群代替单机等。

2、减少计算量:比如用索引来取代全局扫描、用同步代替异步、通过限流来减少请求处理量、采用更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再看下「IO」维度的性能优化手段又有哪些? 可以通过 Linux 系统的 IO 栈图来辅助思考。

Kafka 精妙的高性能设计(上篇)

图 1:Linux 系统的 IO 栈图

可以看到,整个 IO 体系结构是分层的,我们能够从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磁盘等各个层次来考虑性能优化,而所有这些手段又几乎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加快 IO 速度:比如用磁盘顺序写代替随机写、用 NIO 代替 BIO、用性能更好的 SSD 代替机械硬盘等。

2、减少 IO 次数或者 IO 数据量:比如借助系统存或者外部缓存、通过零拷贝技术减少 IO 复制次数、批量读写、数据压缩等。

上面这些内容可以理解成高性能设计的「道,当然绝不是几百字就可以说清楚的,我更多的是抛砖引玉,用另外一个视角来看高并发,给大家一个方向上的指引。
当大家抓住了计算和 IO这两个最本质的东西,然后以这两点作为根,再去探究这两个 维度分别有哪些性能 优化手段?它们的原理又是什么样的?便能一层一层剥开高性能设计的神秘面纱,形成可靠的知识体系。
这种分析方法可用来研究 Kafka,同样可以用来研究我们熟知的 Redis、ES 以及其他高性能的应用系统。

 2. Kafka 高性能设计的全景图   

有了高性能设计的思维模式后,我们再回到 Kafka 本身进行分析。
前文提到过 Kafka 的性能优化手段非常丰富,至少有 10 条以上的精妙设计,虽然我们可以从计算和 IO 两个维度去联想这些手段, 但是要完整地记住它们,似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样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应该选用一条什么样的脉络,去串联这些优化手段呢?
之前的文章做过分析:不管 Kafka 、RocketMQ 还是其他消息队列,其本质都是 一发一存一消费」。
我们完全可以顺着这条主线去做结构化梳理。 基于这个思路,便形成了下面这张 Kafka 高性能设计的全景图,我按照生产消息、存储消息、消费消息 3 个模块,将 Kafka 最具代表性的 12 条性能优化手段做了归类。

Kafka 精妙的高性能设计(上篇)

图 2:Kafka 高性能设计的全景图

有了这张全景图,下面我再挨个分析下每个手段背后的大致原理,并尝试解读下 Kafka 的设计哲学。

 3. 生产消息的性能优化手段  

我们先从生产消息开始看,下面是 Producer 端所采用的 4 条优化手段。

Kafka 精妙的高性能设计(上篇)

1、批量发送消息
Kafka 作为一个消息队列,很显然是一个 IO 密集型应用,它所面临的挑战除了磁盘 IO(Broker 端需要对消息持久化),还有网络 IO(Producer 到 Broker,Broker 到 Consumer,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消息传输)。
上一篇文 章已经指出过: 序 IO 的速度其实非常快, 不亚 于内存随机读写。 这样网络 IO 便成为了 Kafka 的性能 瓶颈所在。
基于这个背景, Kafka 采用了批量发送消息的方式,通过将多条消息按照分区进行分组,然后每次发送一个消息集合,从而大大减少了网络传输的 overhead。
看似很平常的一个手段,其实它大大提升了 Kafka 的吞吐量,而且它的精妙之处远非如此,下面几条优化手段都和它息息相关。
2、消息压缩
消息压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网络传输带宽。而对于压缩算法来说,通常是: 数据量越大,压缩效果才会越好。
因为有了批量发送这个前期,从而使得 Kafka 的消息压缩机制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威力(压缩的本质取决于多消息的重复性)。对比压缩单条消息,同时对多条消息进行压缩,能大幅减少数据量,从而更大程度提高网络传输率。
有文章对 Kafka 支持的三种压缩算法:gzip、snappy、lz4 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 2 万条消息,效果如下:

Kafka 精妙的高性能设计(上篇)

图 3:压缩效果对比,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d69e27749b00

整体来看,gzip 压缩效果最好,但是生成耗时更长,综合对比 lz4 性能最佳。

其实压缩消息不仅仅减少了网络 IO,它还大大降低了磁盘 IO。因为批量消息在持久化到 Broker 中的磁盘时,仍然保持的是压缩状态,最终是在 Consumer 端做了解压缩操作。

这种端到端的压缩设计,其实非常巧妙,它又大大提高了写磁盘的效率。
3、高效序列化
Kafka 消息中的 Key 和 Value,都支持自定义类型,只需要提供相应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器即可。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快速且紧凑的序列化方式(比如 ProtoBuf、Avro)来减少实际的网络传输量以及磁盘存储量,进一步提高吞吐量。
4、内存池复用
前面说过 Producer 发送消息是批 量的, 因此消息都 会先写入 Producer 的 内存 进行缓冲, 直到多条消息 组成了一 个 Batch,才会 通过网络 把 Batch 发给 Broker。
当这个 Batch 发送完毕后,显然这部分数据还会在 Producer 端的 JVM 内存中,由于不存在引用了,它是可以被 JVM 回收掉的。
但是大家都知道,JVM GC 时一定会存在 Stop The World 的过程,即使采用最先进的垃圾回收器,也势必会导致工作线程的短暂停顿,这对于 Kafka 这种高并发场景肯定会带来性能上的影响。
有了这个背景,便引出了 Kafka 非常优秀的内存池机制,它和连接池、线程池的本质一样,都是为了提高复用,减少频繁的创建和释放
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很简单:Producer 一上来就会占用一个固定大小的内存块,比如 64MB,然后将 64 MB 划分成 M 个小内存块(比如一个小内存块大小是 16KB)。
当需要创建一个新的 Batch 时,直接从内存池中取出一个 16 KB 的内存块即可,然后往里面不断写入消息,但最大写入量就是 16 KB,接着将 Batch 发送给 Broker ,此时该内存块就可以还回到缓冲池中继续复用了,根本不涉及垃圾回收。最终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4:Kafka 发送端的流程

了解了 Producer 端上面 4 条高性能设计后,大家一定会有一个疑问:传统的数据库或者消息中间件都是想办法让 Client 端更轻量,将 Server 设计成重量级,仅让 Client 充当应用程序和 Server 之间的接口。
但是 Kafka 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独具一格的设计思路,在将消息发送给 Broker 之前,需要先在 Client 端 完成大量的工作,例如: 消息的分区路由、校验和的计算、压缩消息等。 这样便 很好地分摊 Broker 的计算压力。
可见,没有最好的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这就是架构的本源。

 4. 写在最后  

Kafka 在创造一个以性能为核心导向的解决方案上做得极其出色,它有非常多的设计理念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考虑篇幅问题,我将 Kafka 的高性能设计分成了上下两篇,下一篇将继续展开阐述剩余 8 条高性能设计手段以及背后的设计思想。
看到这里,我更希望大家能建立起高性能设计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方法,这些技巧同样可以帮助你吃透其他高性能的中间件。

大家在看:

----------  END  ----------

大家好,我是武哥,前亚马逊工程师,现大厂技术管理者,持续分享个人的成长收获,关注我一定能提升你的视野,让我们一起进阶吧!

武哥漫谈IT
前亚马逊工程师,现大厂技术管理者。程序人生很长,我将我所经历的,有感而发的,呈现在这里。
47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