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C编译器是C语言写的,那第一个C编译器是怎样来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C语言历史:1970年Tomphson和Ritchie在BCPL(一种解释型语言)的基础上开发了B语言,1973年又在B语言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现在的C语言。
在C语言被用作系统编程语言之前,Tomphson也用过B语言编写过操作系统。可见在C语言实现以前,B语言已经可以投入实用了。因此第一个C语言编译器的原型完全可能是用B语言或者混合B语言与PDP汇编语言编写的。
先创造一个只有C语言最基本功能的子集,记作C0语言,C0语言已经足够简单了,可以直接用汇编语言编写出C0的编译器。依靠C0已有的功能,设计比C0复杂,但仍然不完整的C语言的又一个子集C1语言。
其中C0属于C1,C1属于C,用C0开发出C1语言的编译器。在C1的基础上设计C语言的又一个子集C2语言,C2语言比C1复杂,但是仍然不是完整的C语言,开发出C2语言的编译器……如此直到CN,CN已经足够强大了,这时候就足够开发出完整的C语言编译器的实现了。
至于这里的N是多少,这取决于你的目标语言(这里是C语言)的复杂程度和程序员的编程能力——简单地说,如果到了某个子集阶段,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现有功能实现C语言时,那么你就找到N了。
下面的图说明了这个抽象过程:
C语言 |
CN语言 |
…… |
C0语言 |
汇编语言 |
机器语言 |
这张图是不是有点熟悉?对了就是在讲虚拟机的时候见到过,不过这里是CVM(C Language Virtual Machine),每种语言都是在每个虚拟层上可以独立实现编译的,并且除了C语言外,每一层的输出都将作为下一层的输入(最后一层的输出就是应用程序了),这和滚雪球是一个道理。用手(汇编语言)把一小把雪结合在一起,一点点地滚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大雪球,这大概就是所谓的0生1,1生C,C生万物吧?
下面是C99的关键字:
auto enum restrict unsigned
break extern return void
case float short volatile
char for signed while
const goto sizeof _Bool
continue if static _Complex
default inline struct _Imaginary
do int switch
double long typedef
else register union
//共37个
仔细看看,其实其中有很多关键字是为了帮助编译器进行优化的,还有一些是用来限定变量、函数的作用域、链接性或者生存周期(函数没有)的,这些在编译器实现的早期根本不必加上,于是可以去掉auto, restrict, extern, volatile, const, sizeof, static, inline, register, typedef,这样就形成了C的子集,C3语言,C3语言的关键字如下:
enum unsigned
break return void
case float short
char for signed while
goto _Bool
continue if _Complex
default struct _Imaginary
do int switch
double long
else union
//共27个
enum
break return void
case
for while
goto
continue if
default struct
do int switch
double
else union
//共18个
break return void
case
for while
goto
continue if
default
do int switch
double
else
//共15个
break void
goto
int
double
//共5个
这已经是简约的极致了。
只有5个关键字,已经完全可以用汇编语言快速的实现了。通过逆向分析我们还原了第一个C语言编译器的编写过程,也感受到了前辈科学家们的智慧和勤劳!我们都不过是巨人肩膀上的灰尘罢了!0生1,1生C,C生万物,实在巧妙!
‧‧‧‧‧‧‧‧‧‧‧‧‧‧‧‧ END ‧‧‧‧‧‧‧‧‧‧‧‧‧‧‧‧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