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让你python代码更快的3个小技巧

大家好!今天呢,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加速你的 python 代码。

Python 语言的优点可以列举出许多,语法简单易懂、模块丰富、应用广泛等等。但是世界上没有有完美的东西,python 一个明显缺点就是运行速度慢,至少跟 C 语言没法比。

所以,不安于现状的 Pythoner 就开发了许多工具。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 Cython 和 Numba。其中 Cython 可以把 Python 代码转成 C 代码执行,而 Numba 则是 Python 中的一个 JIT 编译器(即时编译器),以此提高运行效率。


不过我们今天不讲这些复杂的工具,看看能不能只通过改进你的 Python 代码以提高速度。

函数

函数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那么用了函数对程序的执行效率是否有影响呢?我们来做个对比实验。

先来看一个不用函数的版本:

import mathimport time
start = time.time() # 开始计时lst = [] # 定义一个空列表for i in range(1, 10000000): lst.append(math.sqrt(i)) # 疯狂地往列表里添加计算结果end = time.time() # 停止计时print(end-start)

此代码在我的电脑上输出为 2.124 (不同配置的电脑结果不一样,可多次运行取平均值)。再来加上函数试一下:

import mathimport time
def func(): lst = [] # 定义一个空列表 for i in range(1, 10000000): lst.append(math.sqrt(i)) # 疯狂地往列表里添加计算结果 return lst # 返回结果
start = time.time() # 开始计时lst = func() end = time.time() # 停止计时print(end-start)

公布结果前,大家先猜猜结果会是怎样:


在我的电脑上, 使用了函数的程序用了大概花了 1.743  秒。多次尝试,基本上都会比上一个版本节省 15~20% 左右时间,这个差距还是存在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增加了函数调用,效率可能会低。但实际上,我们这里只是增加了一次调用,影响甚微。而由于  Python 中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实现方式不同, 使用局部变量效率会高些

所以使用函数不仅提高可读性,用得好还能让代码运行得更快。

去掉属性访问

再来看另一个例子,还是刚才的函数版本,我们做一点修改,改变其中导入函数的方式,由 math.sqrt 改为 sqrt:

from math import sqrt # 直接引用特定函数或属性import time
def func(): lst = [] for i in range(1, 10000000):        lst.append(sqrt(i))    # 直接调用 sqrt return lst
start = time.time()lst = func()end = time.time()print(end-start)

在其它代码均没有变动的情况下,这个程序的输出时间变成了……

1.413  秒!

居然更快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进行属性访问的时候啊,会调用这个对象的 __getattribute__ 或者 __getattr__ 方法,造成了额外的开销,所以导致速度变慢。

列表推导式

最后再来看看列表推导式(List Comprehension),它的效率和普通 for 循环会有不一样吗?


继续在上一个版本上修改:

from math import sqrtimport time
def func(): # for 循环改为列表推导式 lst = [sqrt(i) for i in range(1, 10000000)] return lst
start = time.time()lst = func()end = time.time()print(end-start)

结果是 0.968 秒!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列表推导式内的迭代是 C 实现的,所以效率更高。

同最初的版本相比,实现同样的效果,我们仅通过调整代码的写法,速度就提高了一倍还多。

各位 Pythoner,你们学到了吗?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右下角点个“ 在看 ”支持一下。

更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可阅读 python3-cookbook
https://python3-cookbook.readthedocs.io/zh_CN/latest/c14/p14_make_your_program_run_faster.html

作者: pynickle
博客: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8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