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国庆回来重新搭了一套测试服务器。
跟着运维大佬学到不少新姿势。
像磁盘分区这种平时不常用但又必须懂的操作,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在Window系统中,每个磁盘分区都被分配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盘符,如C盘,D盘等
Linux系统中所有的磁盘一级磁盘中的每个分区都是用文件的形式来表示的。比如计算机中有一块硬盘,硬盘上划分了3个分区,那么再linux系统中就会有相对应的4个设备文件(一个是硬盘的设备文件,另外每个分区也有一个设备文件)所有的设备文件都统一存放在/dev目录中。
不通类型硬盘和分区的设备文件都有统一的命名规则:
硬盘:对于SATA或SCSI接口的硬盘设备,采用“sdX”形式的文件名,其中“X”分别为a/b/c/d等字母的序号。
分区:以硬盘设备的文件名作为基础,在后边添加该分区对应的数字序号。
如下图:(sda——硬盘序列号、sda1)
ll /dev/sd*
一、fdisk硬盘分区
1、基本指令
fdisk [-l] [设备名称]
# 加-l是查看分区情况
# 不加-l是直接执行分区
上图可以看到的信息:sda这个硬盘有21.5G,一共有1个分区:sda1。
带*的表示这个分区是引导分区(相当于Windows里的C盘)。
2、查看所有分区
fdisk -l
从下图可以看到sda硬盘有sda1分区,sdb硬盘有107G,但是下面没有分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给sdb硬盘分区。
3、给sdb分区
fdisk /dev/sdb
执行命令后会给出提示:分区请三思
输入m可以获取帮助,常用命令:
d 删除一个分区
n 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p 打印输出分区表
q 不保存操作退出
w 保存操作并退出
根据提示创建分区:
重新查看分区信息
fdisk -l /dev/sdb
分区成功
4、查看硬盘所有分区
/proc是内存中的数据
cat /proc/partitions
【5、删除分区】
fdisk /dev/sdb
d
w
#删除分区要从后往前删
二、磁盘格式化
将分区格式化成不同的文件系统
mkfs.ext4 /dev/sdb1
三、挂载
1、挂载前执行df-h,可以看到目前所有的文件都挂载在sda1分区
2、将/data目录挂载到sdb1分区
mount /dev/sdb1 /data
df -h #重新查看挂载情况
可以看到/data目录已经挂载到sdb1分区上了,sdb1分区的大小是50G
3、如果需要每次开机自动挂载则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加入两行配置
# 查看uuid
ls -l /dev/disk/by-uuid
# 修改/etc/fstab
vi /etc/fstab
将uuid、挂载目录、磁盘文件系统的格式、parameters、能否被dump备份命令作用、是否检验扇区这几个参数保存到fstab文件里
4、fstab参数:
磁盘文件系统的格式
ext2/ext3/nfs/vfat/reiserfs等 |
磁盘文件格式 |
parameters
Async/sync |
设置是否为同步方式运行,默认为async |
auto/noauto |
当下载mount -a 的命令时,此文件系统是否被主动挂载。默认为auto |
rw/ro |
是否以以只读或者读写模式挂载 |
exec/noexec |
限制此文件系统内是否能够进行"执行"的操作 |
user/nouser |
是否允许用户使用mount命令挂载 |
suid/nosuid |
是否允许SUID的存在 |
Usrquota |
启动文件系统支持磁盘配额模式 |
Grpquota |
启动文件系统对群组磁盘配额模式的支持 |
Defaults |
同事具有rw,suid,dev,exec,auto,nouser,async等默认参数的设置 |
能否被dump备份命令作用
0 |
代表不要做dump备份 |
1 |
代表要每天进行dump的操作 |
2 |
代表不定日期的进行dump操作 |
是否检验扇区
0 |
不要检验 |
1 |
最早检验(一般根目录会选择) |
2 |
1级别检验完成之后进行检验 |
5、查看是否挂载成功
cd /data
rz -be # 上传文件
df -h
使用空间刚好为上传文件大小,则证明挂载成功!
恭喜你又学到一个没用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