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41:如何理解EventLoop——浏览器篇
干讲理论不容易理解,让我们直接以一个例子开始吧:
console.log('start');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
});
Promise.resolve().then(() => {
console.log('resolve');
});
console.log('end');
我们来分析一下:
-
刚开始整个脚本作为一个宏任务来执行,对于同步代码直接压入执行栈(关于执行栈,若不了解请移步之前的文章《JavaScript内存机制之问——数据是如何存储的?》)进行执行,因此 先打印start和end -
setTimeout 作为一个宏任务放入宏任务队列 -
Promise.then作为一个为微任务放入到微任务队列 -
当本次宏任务执行完,检查微任务队列,发现一个Promise.then, 执行 -
接下来进入到下一个宏任务——setTimeout, 执行
因此最后的顺序是:
start
end
resolve
timeout
这样就带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了浏览器环境下 EventLoop 的执行流程。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情况,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更完整的总结。
-
一开始整段脚本作为第一个 宏任务执行 -
执行过程中同步代码直接执行, 宏任务进入宏任务队列, 微任务进入微任务队列 -
当前宏任务执行完出队,检查微任务队列,如果有则依次执行,直到微任务队列为空 -
执行浏览器 UI 线程的渲染工作 -
检查是否有Web worker任务,有则执行 -
执行队首新的宏任务,回到2,依此循环,直到宏任务和微任务队列都为空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题目练习: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romise1')
setTimeout(()=>{
console.log('setTimeout2')
},0)
});
setTimeout(()=>{
console.log('setTimeout1')
Promise.resolve().then(()=>{
console.log('Promise2')
})
},0);
console.log('start');
// start
// Promise1
// setTimeout1
// Promise2
// setTimeou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