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数据仓库的大门,杭州城市治理的智慧哲学
在经历了疫情风险“五色图”变成“单色图”后,浙江省在3月2日宣布将疫情防控响应降为二级。一级响应的40天,我们经历了从封闭管理模式到“一图一码一指数”的精密智控。一级响应的40天,火了一朵“杭州云”。
让“杭州云”能对一座城市精密智控的关键是“大数据”。沃尔玛“尿布和啤酒营销”,是大数据时代点“数”成金的经典案例。研究人员在一次数据分析后发现:跟尿布搭配购买最多的竟是啤酒。经过调查,原来不少年轻爸爸购买尿布时,会顺便买点啤酒犒劳自己。沃尔玛随后对啤酒和尿布进行捆绑销售,不出意料,销量双双增加。这是数据分析带来的销售红利。
数据是资源,数据运算分析是关键。《大数据》作者涂子沛非常形象地把数据与程序的关系作了一个比喻——数据之于程序,犹如燃料之于发动机、血液之于人体。一旦燃料烧尽,发动机将停止运行;一旦血液停止流动,人体将失去生命。涂先生言下的数据,也正是杭州这座数字之城的“血液”。数字之城的初衷,是让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各个领域的数据合流,让分布在城市肌理中的血液畅通,从而带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裂变发展、聚变提升。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杭州这座数字经济之城和数字治理之城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全国首推的健康码,基于个人诚信前端和大数据运算后台,成为“管住重点人、放开健康人”的一码通。
截至3月3日18时,申领量已经超过1272万,当天的使用次数达到1644.72万次。3月4日,杭州又在网约车上创新推出了“司机绿码上岗、乘客绿码下单”的健康码自动比对、前置审验举措。此前,杭州还召开了一次特别的“战疫情 促发展”工作推进会,组织云上会议、开展云上签约、开通云上服务,上线“亲清在线”数字云平台,首先推出500元租房补贴一键申领,真正做到了惠企政策、“码”上兑现。
不管是“健康码”的推出,还是“亲清在线”的运用,都是技术生态的重组和管理生态的重构。
从硬件上来说,数字之城是一种技术生态的重组。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计算机让我们身处物联网和互联网之中。例如一个智能垃圾箱,上面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垃圾箱是否已满,臭味是否超标。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垃圾收集中心可以合理安排垃圾车的路线。数字城市就是要让数据采集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数据流动像高速路网一样畅通无阻。通过有机聚合不同系统产生的数据,让数据的“小溪”合流成“大河”,形成一座城市最完整的数据仓库。
从软件上来说,数字之城更是一种管理生态的重构。数据合流的目的在于建立模型进行分析,避免从片面的数据分析出片面的结果,从而对城市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这是城市治理的技术提升,更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哲学。庄子在《齐物论》中举例说,用木料做桌子,从这张桌子的角度看,这是成;从所用木料的角度看,这是毁。或成或毁,这都是片面的;从更高层次来看,这件事可以说无成无毁。唯物辩证法“跳出现象看本质”点中的正是这个要害。合流的数据,让城市的点点滴滴数字化,让城市治理从偏居一隅的“盲人摸象”走向高空俯视的“耳聪目明”。
杭州有底气让“健康码”成为工作生活的“一码通”,有底气让“亲清在线”政策兑现秒付到账,都是因为已经有足够的海量数据汇流、有科学的运算模型分析,实现了“跳出现象看本质”“抓住关键敢决策”。因此,杭州才能在疫情初发时迅速让城市“静下来”,在疫情平缓时果断让城市“动起来”。
对于一个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既需要以传统网格为支撑的“有形网”,也需要以海量数据为核心的“无形网”。狠抓“数字基建”,强化数字赋能,杭州打开数据仓库的大门,城市收获的绝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方”,而是保障城市科学治理的“良方”。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