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下文源于我12月21日在TGO成都分会E家宴上的分享。我本人也是领域驱动设计的初学者,DDD(Domain-driven-design)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深入理解还需要反复的思考和练习。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领域驱动设计之事件风暴》。当我每次去思考把一个话题讲清楚的时候,习惯于从Why(为什么),How(如何做),What(是什么)的角度展开。坦白地说,短时间甚至没可能把领域驱动设计中的Why讲清楚。所以构思今天这个分享的时候, 我反复斟酌,希望通过一条主线和大家一起走进领域驱动设计的世界。

我们还是从“为什么”开始:软件系统设计面临的挑战。

我们都理解软件开发的不确定性贯穿了整个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很多时候我们希望通过敏捷的方式来应对不确定性,在软件工程里面这种不确定性包括进度、需求、成本等等。然而本就没有所谓的“银弹”:没有一种单纯的技术或管理上的进步,能够独立地承诺在10年内大幅度地提高软件的生产率、可靠性和简洁性。

那么如何应对业务的复杂性呢?在这个背景下,领域驱动设计横空出世。

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处理高度复杂领域的设计思想,试图通过分离技术实现的复杂性,围绕业务概念构建领域模型来控制业务的复杂性,以解决软件难以理解、难以演化等问题。团队应用它可以成功地开发复杂业务软件系统,使系统在增大时仍然保持敏捷。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DDD有几个核心思想:

1.软件项目的主要聚焦点应该在领域和领域逻辑,不应该直接从需求开始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2.复杂的领域设计应该基于领域模型,领域模型是封装了数据和行为的对象。

3.软件工程核心实质是社会工程,优秀团队的竞争力来源于互相的信任及良好的沟通。DDD强调技术专家和领域专家一起进行创造性的合作,从而可以不断地切入问题域的核心。

领域驱动设计包括两个阶段:

以一种领域专家、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领域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设计成一个领域模型;

由领域模型驱动软件设计,用代码来实现该领域模型。

Eric Evans在《领域驱动设计》中建议开发一个共享域模型,作为领域专家和IT之间的桥梁,它以无处不在的语言编写并由应用程序代码实现。近年来,为这些活动建立了两种研讨会的形式。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这两种形式的研讨会都有助于为IT专业人员提供对域的深入洞察和开发域的通用可视化模型。

下面我来以一个具体的电商场景为例,分享事件风暴工作坊是如何开展的。

事件风暴工作坊

准备工作

正确的人:领域专家,技术人员,用户体验设计师,测试人员等关键角色要参与其中。

开放空间: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将事件流可视化,让团队可以交互讨论。

即时贴 & 笔:至少四种颜色,分别代表事件,命令,角色,聚合,外部系统,其他约束等。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事件风暴

设计业务场景:根据产品愿景与价值定位,设计关键场景,找出起点与终点。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找出领域事件

根据设计的业务场景,将领域事件写在即时贴上。

每个即时贴表示一个事件。

事件采用“XX已XX”的格式,如“订单已创建”。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事件排序

将自己的事件贴纸贴在白板纸上。

每个事件从左到右按时间顺序排列。

不同事件需保证相对顺序。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命令风暴

命令是产生事件的领域行为或领域活动,它可以是:

用户的动作,比如提交客户订单。

外部系统触发,比如启动夜间对账。

定时任务,比如锁定账户。

找出命令

将命令写在蓝色即时贴上(关注用户从UI界面进行的操作)。

将命令贴在所产生的事件旁边。

识别出触发命令的角色并进行标识(黄色即时贴)。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寻找聚合

找出领域名词

通过分析前一步产生的领域事件寻找领域名词,规则如下:

识别事件中有业务含义的名词;

将含有相同名词的事件合并;

确保名词代表的业务概念清晰完整且没有歧义;

用大黄色即时贴进行标记。

领域驱动设计从0到1之事件风暴

确定领域聚合

在确定领域聚合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它是否可以被独立访问,如果可以被独立访问就是一个聚合,如果不能被独立访问就应该属于它依赖的聚合。

最后留下聚合即时贴:命令在左面,事件在右面。


未完待续

在这个电商的场景中,如果我们聚焦于订单的上下文,可以拆分出三个领域事件,分别是:订单已创建、订单已取消和订单已支付。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代码来实现该领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