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是SMRF,RVM,还是拾荒体系

      


       今天,笔者的好朋友,曾担任新加坡环境署可持续部门首席工程师的马明义在领英发表了一个短评。他之前的工作一直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项目相关,目前虽然移居北京,但一直关注国际和国内EPR政策和实施进展。他认为:


      " 技术不总是更好的。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最新发布的无废饮水(Drink Without Waste,DWW)2021年报当中可以看到,激励清扫人员(cleaner)收集塑料瓶的效率比RVM(自动逆向贩卖机)高三到五倍。清扫人员每收集一个瓶子会得到5港分。而RVM对于每个瓶子的激励金额是10港分。在11个月的试点期间,清扫人员通过53个回收点儿收回了5000万个瓶子,60台RVM机器收回1400万个瓶子。40万个清扫员是支撑香港瓶子回收的脊梁。而其背后的关键是小型收集站(SMRF)的出现,被称为Smurf,我们内地将其翻译为蓝精灵。SMRF多个,灵活且未被整编。然而,这不是说RVM没效果,RVM应该用在非正规体系不普遍的地方,且使用更高的激励金(10-20美分)。"


        香港“无废饮水” 行动集合了全香港地区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三大主要饮料品牌,零售商和地产商,NGO,收集企业和再生企业等等。试点项目激励资金来自DWW ”邻家瓶子回报试点机制“ (Neighbourhood Bottle Reward Pilot Scheme)。其中,清扫人员得到5分,回收企业3.5分,这个项目是DWW组织的,而RVM是政府项目。DWW建议香港的生产者责任机制(PRS)应该:


      • 包括所有包装类型(现在只包括塑料饮料瓶)

      • 从低回报金开始(5分作为起始,将来可以提高,但如果开始就高,很难以后再降低)

      • 充分利用回收行业的现有渠道,行业领导的Packaging Exchange(非盈利组织)作为机制运营商

      • 运营成本尽量保持低位,从而保护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