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罕见病Gitelman 综合征诊疗规范

一、诊疗规范

 

(一)概述

 

Gitelman 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OMIM 263800)是一种由肾脏远曲小管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CC)功能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66 年由美国医生 Gitelman 首先报道了该病,但直至 1996 年其致病基因 SLC12A3 才得以明确。主要临床特点为肾性失钾导致的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常伴有低血镁、低尿钙和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血压正常或偏低。

 

( 二 ) 病因和流行病学

 

Gitelman 综合征是由编码噻嗪类利尿剂敏感的钠氯协同转运体(NCC)的 SLC12A3 基因突变所致。生理情况下,通道蛋白 NCC 位于肾脏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参与肾小球滤过液中 5%~ 10%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重吸收,是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一道重要防线。当基因突变导致 NCC 结构和(或)功能障碍时,氯离子和钠离子从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肾脏重吸收水减少,继发性 RAAS 活化、肾性失钾和钙重吸收减少。目前在 Gitelman 综合征患者中已发现近 500 种 SLC12A3 基因突变(http://www.hgmd.cf.ac.uk/ac/gene.php?gene=SLC12A3)。此外,编码氯离子通道 ClC-Kb 的 CLCNKB 基因突变(Batter 综合征Ⅲ型)和编码肝转录因子 1 -β(HNF1-β)的 HNF1B 基因突变也可产生类似临床表现。

 

Gitelman 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之一,患病率约为 1/40 000 ~ 1/4000,亚洲人群中可能更高。由于该病易被漏诊或误诊,很难确定一般人群中该病的真实患病率,目前没有观察到男性和女性发病率的显著差异。

 

( 三 ) 临床表现

 

Gitelman 综合征常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与低血钾和低血镁相关,轻型患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轻度乏力和纳差;严重患者会出现四肢抽搐、软瘫、痛性痉挛、晕厥和横纹肌溶解继发急性肾损伤,甚至因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目前认为,Gitelman 综合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不仅与基因突变类型和修饰基因相关,还与患者性别和饮食习惯等环境因素相关。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1. 全身症状疲乏、口渴、多饮、嗜盐。

 

2. 神经 - 肌肉系统肌无力、痛性痉挛、抽搐、惊厥发作、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横纹肌溶解、瘫痪、头晕、眩晕、共济失调和假性脑瘤等。

 

3. 心血管系统心悸、晕厥、血压正常或偏低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4. 消化系统便秘、呕吐等。

 

5. 泌尿系统多尿、夜尿增多、遗尿、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6. 骨关节系统关节痛、痛性痉挛(软骨钙质沉着症)。

 

7. 内分泌和生长发育生长迟缓、青春期延迟;长期低钾和低镁的患者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减低的比例并不少见。

 

8. 眼部症状少数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和巩膜脉络膜钙化。

 

Gitelman 综合征患者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主要与长期低血钾相关,后者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和囊肿形成,蛋白尿以小管来源为主;其次因 RAAS 长期激活,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小球节段硬化,极少数病例合并有其他肾小球疾病,如 IgA 肾病,C1q 肾病等,但其与 Gi telman 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确。

 

( 四 ) 辅助检查

 

1. 血清(浆)学检测钾(K)、镁(Mg)、钙(Ca)、磷(P)、尿酸(UA)、肌酐(Cr)、血气、立位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水平、血糖或糖耐量检查。

 

2. 尿液检测: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24 小时尿钾、钠、氯、镁、钙、磷、尿酸和肌酐;其中血钾小于 3.5mmol/L 时,24 小时尿钾大于 25mmol 可符合肾性失钾。

 

3. 心电图评估 QT 间期是否延长,是否合并心律失常等表现。

 

4. 肾脏超声肾脏形态多正常,长期低钾患者可出现肾囊肿,可用于排除其他因为肾脏结构异常导致的肾性失钾。

 

5. 氢氯噻嗪试验通过小剂量氢氯噻嗪(50mg)直接阻断 NCC,观察使用前后氯离子排泄分数的变化程度(△ FECl),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评估 NCC 功能。中国人群中△ FECl < 2. 86%时诊断 Gitelman 综合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7%和 95.8%。目前临床采用改良的氢氯噻嗪试验较为安全且简便易行,成本低,但对于怀疑 Batter 综合征的患者,需注意监测血钾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6. 基因检测是诊断 Gitelman 综合征的金标准。检测到 SLC12A3 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可确诊,单杂合突变的患者需结合临床,新发现的突变需要体外功能试验确定突变的致病性。

 

( 五 ) 诊断


1. 慢性肾性失钾导致的低钾血症,伴有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活化(立位),但血压正常或偏低的患者,应考虑失盐性肾病。

 

2. 如同时合并低血镁(< 0.7mmol/L)或低尿钙(成人尿钙肌酐比< 0.2mmol/mmol)应高度怀疑 NCC 功能障碍。进一步的氯离子清除试验(氢氯噻嗪试验)有助于定位 NCC 功能障碍,并能初步判断损害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血镁正常或者尿钙不低,并不能除外 Gitelman 综合征。

 

3. 需要除外长期服用氢氯噻嗪类利尿剂或缓泻剂,其他因为药物、免疫病(如干燥综合征)或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等导致的远端小管功能障碍。

 

4. 确诊需要基因诊断。

 

( 六 ) 鉴别诊断

 

Gitelman 综合征主要与以下两类疾病鉴别:

 

1. 其他原因的低钾血症 首先需要根据病史和 24 小时尿钾与血钾水平比较,确定是否肾性失钾。然后检测尿氯水平,如尿氯排泄水平不高 ( < 20mmol/L) 则需警惕呕吐、腹泻等情况,反之则考虑存在肾性失氯;合并高血压应警惕原发性/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如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要警惕肾小管酸中毒。其次除外其他药物(特别是利尿剂和中药)、免疫病和浆细胞病所继发的肾性失钾,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查帮助鉴别。

 

2. 其他失盐性肾病 如 Batter 综合征 经典 Batter 综合征(Batter 综合征Ⅲ型)由编码氯离子通道 ClC-Kb 的 CLCNKB 基因突变所致,其起病相对较早(3 岁以前),低钾程度更重,更易出现生长迟缓、多尿,患者血镁水平多正常,尿钙水平正常或偏高。患者对氢氯噻嗪试验有反应,说明 NCC 功能正常;但呋塞米试验没有反应,有助于临床鉴别。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 七 ) 治疗

 

Gitelman 综合征以对症治疗、电解质替代治疗为主,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目标。总体治疗原则如下:

 

1. 替代治疗推荐高盐饮食,进食富含钾、镁的食物,口服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硫酸镁和氯化镁等药物,紧急或严重情况下可静脉输注钾盐和镁盐。2017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专家争议共识建议血钾和血镁治疗目标分别为 3.0mmol/L 和 0.6mmol/L。

 

2. 其他治疗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低血压时慎用)抑制 RAAS 活化,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等)有助于减少补钾药物的剂量,改善低钾相关症状。但需注意监测相关药物副作用。

 

3. 患者管理和宣教强调个体化的疾病管理,培养和加强患者自我监测症状体征,按时使用药物、适时就医、规律随诊,并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


 

4. 特殊情况 对于妊娠期、围手术期及合并其他疾病的 Gitelman 综合征患者,应加强监测并积极随访,及时调整药物,避免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

 

( 八 ) Gitelman 综合征的诊疗流程

 

Gitelman 综合征的诊断可参考以下流程:

 

 


缩写:GS.Gitelman 综合征;BS.Bartter 综合征

 

诊断过程面对低钾血症可参考以下流程:

 


二、质控指标

 

1. 年诊断患者人数。

 

2. 未经基因检测诊断的患者比例。

 

3. 经基因检测确诊的患者比例。

 

4. 进行科内、多学科或院外等多种形式会诊的患者比例。

 

5. 年收治患者人数。

 

6. 转至上极或牵头医院的患者比例。

 

7. 接受外院转诊患者比例。

 

8. 进行规律治疗随访的患者比例。

 

9. 将确诊患者相关信息录入登记系统并及时更新、维护信息的患者比例。

 

10. 病情严重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天数。

 

11. 死亡患者的人数及发生率。

 

12. 年平均住院日。

 

13. 均次住院费用。

 

三、转诊标准

 

(一)适合在上级医院或牵头医院诊治或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

 

1. 怀疑该病但无条件在当地开展相关诊治工作的患者。

 

2. 病情较重当地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二)适合在基层医院诊治或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

 

1. 诊断明确、在当地有治疗及随访条件的患者。

 

2. 病情相对稳定、交通不便的患者。


转载自重庆市罕见病诊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