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央行清算: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系统

【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精选案例】

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系统

来源: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一、概述


目前银行间转账主要基于银行账户,由于需输入账号等信息,操作较为繁琐。为促进人民银行履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3月,清算总中心依托网上跨行支付清算系统(以下简称“超级网银”)推出手机号码支付服务。系统按照安全稳定、逐步优化策略,采用分布式多中心多活架构,建设了独立、可用性高、安全稳定高效的多实例处理系统,形成本案例中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系统。


二、背景及目标


国际上已有多个国家相关系统已支持基于手机号码的支付功能,例如英国、瑞典等,另外,欧央行、香港金管局也计划推出支持手机号码的支付功能。为促进人民银行履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的国际竞争力,2019年3月,清算总中心依托网上跨行支付清算系统推出手机号码支付服务。通过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促进人民银行履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有利于提升我国央行支付系统的国际竞争力,更好促进支付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手机号码支付服务的建设目标,是为进一步提高网上支付业务的便捷性。银行客户可将预留手机号码与账户信息绑定注册,办理支付业务时,向银行提交对方手机号码,银行查询该手机号码关联的账户信息,完成收付款业务处理。


在技术创新领域,为满足业务规则、监管要求以及我国通信手机客户数量的业务发展趋势,清算总中心按照安全稳定、逐步优化策略,采用分布式多中心多活架构,建设了独立、可用性高、安全稳定高效的账户映射子系统,支持亿级手机号码与银行账户关系绑定和日均千万级账户信息查询业务。


三、典型做法与经验


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对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系统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归类梳理,针对几个方面的问题实施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推广性问题


部分清算中心和商业银行反映,手机号码支付功能在初期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清算总中心鼓励银行机构积极拓展业务,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先行先试,在用户通过多家银行机构注册多个账户的情况下,若用户均未设置默认账户选项,最先完成用户注册的银行机构将被设置为用户的默认收款行。


为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清算总中心组织各部门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积极组织参与机构做好市场拓展推广,抓好各项任务的保障落实工作。


(二)技术性问题


随着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稳步发展,用户数和业务量不断攀升,对系统功能和业务规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在手机号码冲突的异常处理机制、办理手机号码支付的银行账户开户规则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持续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清算总中心针对这种情况,对手机号码冲突的场景由线下改为线上办理,采用报文交互方式,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


(三)疫情影响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优化支付服务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通知》(银办〔2020〕46号)鼓励支付机构2020年12月之前实施支付服务收费阶段性优惠。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保障工作,清算总中心响应文件精神,支持复工复产,对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实行业务费用减免,支持银行机构引导客户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在抗击疫情期间,对参与者使用手机号码支付业务这一普惠便民的线上业务免收手续费。


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期间,已对全国参与者发起的手机号码支付业务进行手续费全额减免,手机号码支付核减业务量为4,053,492笔,减免总费用约为34.5万元(按照网银业务平均0.085元/笔计算)。


四、技术应用与功能服务


(一)业务创新性


手机号码具有社交性强、易记忆等特点,手机号码支付服务继承了该属性,具有社交性强、便捷性和实时到账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交性强。手机号码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熟人之间具备普遍的开放性,更易于打造熟人生态圈应用产品。


(2)便捷性高。在现有支付渠道众多情况下,考虑个人账户多,银行账户、身份等信息越发敏感且容易泄露,通过手机号码支付服务办理支付业务时可以通过手机号码快速关联到任一已注册账户,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3)安全、稳定、高效性。手机号码支付服务依托超级网银实时业务开展,7*24小时对外提供服务,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理业务,安全高效实时入账。


手机号码支付服务可以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例如转账汇款、线上红包等众多支付贷记业务场景,以及商户收费、缴费、信用卡还款、AA收款、代收代付等借记业务场景,不仅从操作流程上具有更优的客户体验,而且支付方式更为灵活,更易于商业银行增加客户粘度,便于银行创新支付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造服务生态圈,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


(二)技术先进性


账户映射子系统支持亿级手机号码与银行账户关系绑定和日均千万级账户信息查询业务,采用数据水平分割、读写分离、多实例并行等处理模式,构建了分布式双中心双活架构;基于报文的动态路由和智能分发策略,实现了业务动态负载均衡;采用自主设计的分布式报文缓存机制,实现了带负载情况下业务无损切换机制,支持实例间业务的无缝切换,保障了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连续性;同时,采用动态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性;并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海量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下一步决策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以保障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良好发展。


五、实际效益与亮点


目前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手机号码跨行支付系统项目广泛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有222家银行支持手机号码支付服务并开放客户入口,占网银参与机构数量的94.47%;账户绑定量日益增长,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注册量已经达到1.6296亿户,业务增长迅速。案例当前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济效益


基于手机号码支付的网银贷记业务可以应用在快速转账、红包等面对面支付场景,方便快捷,社交属性高。基于手机号码支付的网银借记业务可应用在商户收费、缴费、信用卡还款、AA收款等。


手机号码支付具有便捷、直达、灵活、可靠等特征。该功能依托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安全、稳定、可靠,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资金实时到账。转账时无需记忆账号等繁琐信息,方便快捷。此外,在现代化社会,手机号码已成为常见社交要素,拓宽了支付业务的社交场景。



(二)社会效益


完善的业务规则和完备的系统功能为手机号码支付服务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手机号码支付服务可以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不仅从操作流程上具有更优的客户体验,而且支付方式更为灵活,更易于商业银行增加客户粘度,便于银行创新支付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打造服务生态圈,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在推广宣传手机号码支付的过程中,通过对用户宣传新业务,进一步增进用户对支付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塑造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推出通过手机号码办理转账业务的功能,用户反响较好,但转账范围通常只限于商业银行行内。为进一步提升跨行支付服务水平,有必要将手机号码支付推广至全国各家商业银行,打通手机号码跨行支付转账渠道,为社会创造更加便捷、顺畅的支付环境。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客户通过银行开通“手机号码支付”功能,需要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快捷支付的便利。目前,手机号码支付涉及到个人手机号码的实名制问题。按照工信部要求,从2015年9月1日起,购买手机卡时,需出示身份证件并验证。但目前,部分银行预留手机号码未要求是本人实名制手机号,仅为了业务办理时进行核对和银行信息联系,从而在手机号码发生冲突时,难以判断手机号码真实使用者,给目前手机号码支付进行“确保客户真实身份”、“确属客户本人”和“客户真实意愿”步骤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出台相应政策继续推进手机号码实名制工作,从而增强用户信心,提升手机号码支付用户体验。


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将继续开展专项研究,完善业务规则,优化手机号码支付产品的服务能力,并进一步扩大推广宣传,提升手机号码支付用户覆盖范围,同时扩展手机号码支付应用使用场景,为手机号码支付发展创造条件。

 

稿件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

主要参与人:贺铁林、吴贝贝、陈莉、闵远利、肖鹏、崔婉旻、康涛、廖豪、谷月强、于梦薇、陆涛、赵永静、来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