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服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和保障方法探索

服务品牌

“品牌是一种提供均质服务的能力”,放在软件领域也同样适用。

软件领域的“均质服务的能力”是什么?我理解他应该是软件系统的在高质量前提下的稳定性,也就是我们在技术层面常说的高可用。



影响因素

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三个因素:


1、概率: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概率

2、范围:影响的波及范围

3、时间:影响的持续时间



实践方法

本文从软件研发的生命周期的视角,讨论如何实践服务的高可用,这个过程着重主动的面向故障的设计。


另一方面,在一些意料之外的地方,可以借助混沌工程、周期性的压测“被动”的发现问题。


以下主要从研发周期来谈谈个人想法。

各阶段常见的策略


1、参考国内互联网公司(阿里、美团、字节)的研发经验,其研发流程符合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具体可简化为以下7个阶段:

软件服务的稳定性,其性质更偏向于非功能性需求,因此讨论的重点从技术设计阶段开始递进。


这5个阶段可着手的内容:

1)设计阶段

对于一个业务价值驱动的项目来说,在设计阶段实现业务需求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高可用的系统来说,完成业务需求设计只是基础的工作。


需要考虑设计方案的高可用,我们比较推崇的方法是面向故障的设计。

比如:方案涉及到的链路是否存在单点问题;是否具备对不可用服务的自动降级能力;入口流量异常情况下是否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容量评估是否合理;各“渠道”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可能。


2)开发阶段

进入开发阶段,在流程正规的公司,核心的业务逻辑和方案确立的情况下,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业务实现。


这个阶段除了开发者的个人能力之外,通过开发规范去实践也是一种思路。

开发规范的价值在于:通过合理的约束可以让各位开发者,在编码风格,使用习惯上,达成一致而不放任自流。

   a. 规避低水平、无价值的踩坑;

   b. 理解的一致性,认知成本。


规范的管理属性,它消极的一面在于,可能限制部分的创造力和协作效率,这虽然是个管理的难题,但仍然值得推崇的原因有两个:

  a. 相对于小概率出现的高价值创新,对无序行为的约束带来的价值总和会更大;

  b. 优秀的实践是允许迭代的;


3)测试阶段

测试是一门专业的学问,测试阶段对于提升稳定性的思路是尽可能高效、全面的覆盖需求。作为软件交付的“守门员”,高质量、高效率的测试计划是系统稳定的一颗定心丸。


4)部署阶段

据google的统计,超过85%的不稳定因素都是发布变更带来的。部署过程中的兼容性、策略、告警、快速回滚显得尤为重要。滚动发布、蓝绿发布,包括重大变更选择在深夜的原因,其核心因素是为了缩减影响范围。


5)运维阶段

运维阶段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相对其他阶段要更长。


互联网从业相对较频繁的人员流动,开发者本身认知的局限,在复杂度背景的加持下,很难感知到系统全貌,因此对于系统的核心业务指标观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在业务正常发展的过程中,服务的弹性能力(stateless)可以应对不少的突发状况;


最后,SOP的价值在于事故发生时可以从容应对,但是SOP本身的管理和传达是一个难点。智能运维由于了解不深,且在过往经历中应用较少,暂且不谈。



后记

稳定性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每增加一分都代表成本,不求最佳,只求平衡。


No code; deploy nowhere ~


Reference

https://github.com/kelseyhightower/no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