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创大讲堂|第三期——软件定义芯片的编译器技术发展与敏捷映射框架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呀!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
我们《沐创大讲堂》第三期又如约而至啦
本期我们请到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两位学霸
朱建峰博士与满星辰博士
为大家带来软件定义芯片的编译器技术发展与
敏捷映射框架
Part 1
报告开始之前,朱建峰博士先向简单我们介绍了随着需求的发展,硬件架构所发生的变化。
那么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软件定义芯片作为一种新的领域定制的加速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编译器设计呢?朱建峰博士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他的报告。
1
编译器技术背景简介
2
软件定义芯片的编译问题
随后,朱建峰博士介绍了当前编译器发展的最重要的三个方向:AI芯片编译器、软件定义芯片编译器、为硅做一个编译器;并介绍了从GCC到LLVM再到MLIR这三种编译器框架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3
密码可重构编译器实例介绍
(1)在前端,需要考虑做哪些输入程序和优化,即为了使编译器更好实现且性能更优,我们该对程序做怎样的规范;
(2)在中端,怎样为各个硬件单元做优化,包括:存储调度、算子恢复等;
针对上述三个层面的问题,朱建峰博士从输入程序、存储调度、算子恢复、映射翻译等四个聚焦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Part 2
报告开篇,满星辰博士简单介绍了当前主流的编译框架,并对各个编译框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
随后,满星辰博士从ISA的不稳定性、可重构空间架构、硬件规模增长等三个维度对软件定义芯片(SDC)编译器设计中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由此引出“软件定义芯片(SDC)编译器的关键问题在于软件IR到硬件IR的映射”的结论。
满星辰博士继续推进,从软硬件IR和映射器两方面对团队在SDC映射器研究方向上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讲解。
基于对敏捷映射框架的介绍,满星辰博士引出了团队的解决方案——CASMAP,并对CASMAP的关键性技术:软硬件IR聚类进行了讲解,讲解过程中,又将CASMAP具备的特性与敏捷映射框架的六大特点进行了串联讲解,报告中的重要知识像珠子一样被串联了起来。
在问题规模方面,(ILP 非零项 )缩小 49 倍;
在编译器编译时间方面,与手工配置相比减少 250 倍(算法配置人员手工配置时间取 1h+);
沐创,源于清华,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产学联动,踏踏实实做研究,稳扎稳打出产品;
《沐创大讲堂》专注芯片领域技术干货,我们乐于分享,期待与你共同进步;
下期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