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mbda博客
学习文章列表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斯卡拉剧院中表演的《四重唱》开篇影像



一座城市的荣耀是它所拥有的一连串的“亮点”所结构而成的,广场、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这些地标性建筑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准,这些熠熠生辉的地方犹如皇冠上镶嵌的宝石,沉着而又耀眼,坚实并且生动。同时它们还是一个城市市民公共生活的空间载体,流变的生活方式带着巨大的惯性在空间中辗转摩擦,留下如泣如诉的痕迹。闯入期间舒展身心去仔细的聆听,是寻找城市昨天、认知城市当下的一条捷径。因此旅游者青睐这些地方,他们成群结队而来,虽走马观花但是却极为认真地摆pose留影,然后呼啸而去。深入其中更加重要,因为伪装成他们之中的一员才能感觉到更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才是体现当地人生活的地方话。又如叙事性的项链,串通着历史、照耀着当下。
和图书馆、博物馆不同之处在于,剧院不是一个展示知性的地方,而是个萃取历史、演绎生活的试管,众生可以穿过它来透视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且剧院里带动真理言说的是美学和艺术,是天资和身体。所以剧院是个放任形式主义奔流汹涌之地,曼衍鱼龙、物换星移。浸没其中身体成为认知的触须,一切被唤醒的人性、道德、历史都经由流光溢彩的舞台美术、声嘶力竭的咏叹而表现和塑造出来。 音袅袅之地,一座城市的透视镜。斯卡拉剧院正是如此,在这里 可以看到米兰的历史,也可以看到世界。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

第一次造访斯卡拉剧院是在2012年,那一年刚和Italo·Rota相识,一起就餐时才知道他的太太玛格丽特是欧洲舞台美术的大家,玛格丽特一直负责斯卡拉剧院的舞美和后台工作,几天之后她盛情邀请我去参观斯卡拉剧院。那一次我里里外外把这个复杂的剧院看了个够,从观众厅到包厢,从乐池到后台,甚至那个制作戏装的作坊,我惊讶于它的复杂,它的古老和如此之现代。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苏丹和玛格丽特

 

1. 《四重唱》
这几年间,我在这个剧院中看了多部歌剧:唐帕斯夸勒(多尼采蒂)、费德里奥  (贝多芬)、费拉布拉斯(舒伯特 )、四重唱、埃 及的海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海纳·穆勒(HeinerMüller)的作品《四重唱》(Quartett)。
海纳·穆勒(1929-1995)是1960年以来最重要的德国剧作家,同时他也是诗人、散文家、戏剧导演。他用后现代的手法让作品具有丰富的诗意和意义,充满了解读的可能。他被誉为“贝克特之后最伟大的剧场诗人”。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海纳·穆勒(HeinerMüller)

《四重唱》的剧本前身是法国小说家Laclos的代表作《危险关系》。这个故事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前短暂的贵族政治,是一部表现旧时代堕落的作品。故事的内容是讲述梅黛夫人(Marquise de Merteuil)和凡尔蒙子爵(Vicomte de Valmont),两位在情场可互相匹敌的朋友,利用性当作武器,去抵毁对方的名誉与地位。整个故事以两人的书信往来所写,故事中其他的角色也在书信中被提及,加深了故事的广度。在19世纪时,这本书被列为禁书,直到20世纪中前叶仍不被文学界所青睐。由于故事内容映射当时的上流社会人士,加以故事中一些性和暴力情节有违当时的社会道德伦理,作者因而曾被捕下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Choderlos de Laclos《危险关系》插图

2001年,斯卡拉剧院委托La Fura dels Baus剧团艺术联合导演Alex Ollé执导,同时委托三位作曲家并最终选取Luca Francesconi的谱曲,共同制作了《Quartett》。该剧是1小时20分钟的英语独幕歌剧,由AllisonCook与Robin Adams两名演员完成。在表演中两个演员串演了四个角色,从头一直演到最后,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歌剧的舞台美术很有创造性,它所制造出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梦境一般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不已。整个叙事过程中,一个巨大的盒子悬在舞台的中央,两个人物的表演自始自终就在其中。盒子的内景不断响应着剧情的变化,同时一道道下落的天幕上使用了多媒体投影,画面内容和剧情、以及演员即时的表演细节相呼应,营造出一个语境和细节并存的场景。这等于是在诺大的舞台空间中又嵌套了一个精致的小舞台,这使得两个演员表演的气场能够更好地适应整个剧院的空间体量。在这场歌剧中传统和当代的美术手段结合形成的视觉效果非常独特,其中梦幻般的开场攫取了人心,一点幻觉几分悬疑让每一个人的眼睛和思想无法离开那些画面。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四重唱》表演

演员的演唱非常精彩,难以置信的是两个演员自始自终没有离开那个悬浮的盒子,更令人赞叹的是他们的对白和咏叹也从未停歇。其中不乏连续性的歇斯底里表演片段。这场接近90分钟的表演没有幕间休息,这对演员的体力和意志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这种表演不仅是个美学表现的问题,还有身体的问题,是对身体的极限考量,可谓惊心动魄。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看话剧和歌剧表演的原因。歌剧、艺术展览、足球都是一个道理,它们很大程度上是被身体决定的。身体的因素就像凝结在艺术作品背后的劳动,是感动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终帷幕落下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俩位演员反复谢幕,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这是心心相印的结果,两位演员呕心沥血、倾尽全力地奉献,观众就会毫不吝啬地赞美,在金色的厅堂中倾泻他们由衷的敬意。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四重唱》中的两位演员表演
《四重唱》演员谢幕


 
2. 前世今生
斯卡拉大剧院(意大利文名为Teatro alla Scala 或 LaScala),和与之齐名的其他几大剧院相比,斯卡拉歌剧院显得过于谦逊了一点。它只是跻身于繁华都市中并肩接踵的一员,倒也是市民精神的一种体现。斯卡拉斯剧院的“其貌不扬”是米兰精神的一个侧面,这座城市总体上看是比较含蓄的,所以越有内容的地方外表看上去就越平实。在奢侈品汇聚的margherita大街上它看上去那么普通,在连绵不绝的商业店面形成的街景中,因剧院的功能造成的建筑封闭感让它看起来那么格格不入,一个低矮的门廊几张海报算是透露出一点身份的信息,但后来发现隔着一条街门廊正对着的那个不大的广场就叫斯卡拉广场,可见它的规格实际上还是蛮高的。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如今的斯卡拉剧院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与斯卡拉广场历史图片

大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当时名为Nuovo Regio Ducale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东尼奥的歌剧《欧罗巴的现身》(L'Europa riconosciuta)。由于第一座剧院在1776年2月25日的一场火灾中焚毁,现在的斯卡拉大剧院是原址重建的第二座剧院。新古典建筑师朱塞佩主持了这项工程,剧院观众厅呈经典的马蹄形,以便获得良好的声学效果。共有超过3,000个座位及一个会堂,有6排的包厢。幕前阔26米,高 27米,舞台则高20米。新 剧院的位置原本是圣玛利亚斯卡拉教堂 (Santa Maria alla Scala)的所在地,圣玛利亚斯卡拉教堂后来被改作俗用及拆除,原址兴建的新剧院因而得名斯卡拉大剧院。新剧院由Pietro Marliani、Pietro Nosetti、Antonio及GiuseppeFe历时两年建成。建筑造价100万里拉,由出售包厢支付。包厢的拥有人大花金钱豪装自己的包厢,华丽的包厢给很多人,如司汤达,留下深刻的印象。剧院建成后旋即成为一众米兰贵族及富豪的集中地。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结构图


旧时的斯卡拉大剧院以大量的油灯照明,单单是舞台已要用上84盏油灯。剧场里观众都不大敢除下帽子或其他头饰,因为他们担心灯油会滴到他们的头上。为了防止火警,其中几个房间放满了数以百计的水桶。后来剧院改用煤气灯,并于1883年改用电灯。斯卡拉大剧院于1907年作了一次重修工程,改成了2,800个座位的设计。于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剧院在空袭中被严重炸毁。战争结束后一年,1946年5月11日,斯卡拉大剧院按照先前的原貌修复完成及重开,首场的演出是令人难忘的由托斯卡尼尼指挥的音乐会。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在战争中损毁的斯卡拉剧院 ▲

剧院于2002年1月19日至2004年11月期间关闭进行翻新工程,工程由著名瑞士建筑师马里奥波塔(Mario Botta)策2划。剧院关闭期间,剧团暂时迁移到远离市中心,位于米兰近郊的Teatro degli Arcimboldi 继续演出。翻新工程引来争议,古迹文物保护者忧虑翻新工程会破坏剧院的历史痕迹。但剧院公司表示很欣赏工程所带来的改善:移除了会堂的红地毯使音响质素提升;舞台重新建造,后台亦扩大了,使得可容纳更多的装置或布景,支援更多的演出制作项目;座位上加设了萤光幕,以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显示剧本,让观众可以理解歌剧内容。2004年12月7日,剧院正式重开,首场演出是由里卡多穆迪指挥《欧罗巴的现身》,亦即是斯卡拉歌剧院于1778年启用时的同一个节目。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马里奥波塔(Mario Botta)设计草图

 
3. 剧院的空间组成
斯卡拉剧院看起来平易近人,但是它的内部组成令人震撼的。首先是它的规模,如果你有几次在欧洲参观古典剧院的经历,就会感受到斯卡拉剧院正厅规模的非凡性。传统歌剧院就规模而言,800座以下属于小型,800~1200座属于中型,1200座属于大型剧院。斯卡拉剧院一般情况有2000座位在售,全坐满的情况下大概2300左右,属于超大型歌剧院。其中池座座席有666个座位,有六层共计154个包厢,每个包厢设4—6座不等。包厢是斯卡拉剧院的最为重要的特色和传统,它们是这所剧院的人文和经济结构。2012年第一次走进这个古老的剧院,玛格丽特就告诉我,许多包厢都属于米兰不同的贵族家族,它代表了一种空间的权利和城市文化的荣耀。18世纪斯卡拉剧院的重建,就是当时米兰的贵族们促成的。当时90名在旧剧院拥有包厢的米兰贵族写信给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要求重建一座新剧院。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内部包厢

斯卡拉剧院的历史上,池座(platea)曾经是不设置座位的,观众要站着观看表演。在场观众亦会看到乐团,由于乐团的池台(golfomistico)当时并未建成。在包厢之上有顶层楼座 (loggione),供普通观众观看表演。顶层楼座是表演者所畏惧的地带,该处聚集著很多歌剧迷热者,他们有高度的鉴赏力,他们要么沉醉于表演者成功的演绎,要么为表演者的偶然失误而无情地喝着倒彩。那些失败的演出都会被他们长期记着,著名男高音贝冈吉(Carlo Bergonzi)于歌剧阿依达开场时演出失误,在多年后他再次登台,即时被报以无情的fischi—— 即口哨,在意大利象征蔑视)。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早期 (Teatro Regio Ducale时期 ) 的蒙面舞会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顶层楼座

斯卡拉剧院的观演大厅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内饰,金色和红色构成了它的主色调。 两侧墙面由包厢的深红色绒布和米色的望板构成,连续的块状包厢侧墙和带状的望板望形成的节奏感很强,但六层包厢的望板形成的重复平衡了这种节奏感。 望板上的重点装饰花纹是金色的,扶手也是金色的。 天花上白色的雕花组成了向心的图案很有特点,它由两种关系的复合,动静相宜,既有某种冲突又有机结合着。 一只巨大的水晶吊灯高悬在空中,标榜着观演活动的阶级性和社会性。 舞台的处理很大胆,下垂的深红色檐幕遮住了上台口线,檐幕中心位置也有一处巨大的金色图案,如此、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看上去比例和尺度就显得非常大且独树一帜。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观演大厅

舞台的品质是一个剧院品质非常重要的支撑,高品质的舞台是由台口、后台、侧台组成,除了灯光、幕布、升降设施完善之外,空间尺度依然基础的作用。因为大型的演出活动对舞台的空间有更多的要求,侧台空间的大小、侧幕的数量就对应着同场演出团队的数量,后台的进深和面积很大程度影响着观众席上所看到的舞台视觉效果。在这些方面斯卡拉歌剧院都达到了同类剧院中的顶峰。一般常规传统歌剧院台口的尺寸是16:9(~11米),斯卡拉达到了20:12,超大的台口可以展示给观众更加宏大宽广的景观,由此产生更加震撼的身心体验。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舞台和中心区域平面图



 
4. 剧院内外
观演不仅仅是一个审美活动,还有浓郁的社交性在其中。无疑、看一次歌剧演出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期待的隆重之极的事情,等待和回味都是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内容,都需要美好的事物充实。于是等候中的甜品和咖啡,幕间歇息时的美酒,还有散场后的美食都不可或缺,它们都会成为一场饕餮视听盛宴的餐前酒和餐后甜品。因此每逢有重要的演出活动,斯卡拉歌剧院周边的咖啡厅和餐厅也总是挤满了兴致勃勃的人们。
董士豪是一名在米兰Naba学习舞台美术的中国留学生,我每一次都是在他的指引下去看剧,由此也得以了解一些意大利歌剧方面的知识。着装是剧场里应当遵守的礼仪之一,这来自于传统表现在当下,体现了相互的尊重。虽然米兰学习艺术和设计的留学生们平时着装随意、时尚,但是这个时候例外。每一次董士豪都会兴致勃勃、衣冠楚楚地站在斯卡拉剧院门口等着我,于是我也深受感染恭敬不如从命。剧院里的人大都如此,演出之前风度翩翩的人们从容淡定步入剧场,脸上挂着微笑,熟人之间热情地打着招呼、寒暄着,显然这是一个有共识的族群。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苏丹于斯卡拉剧院

剧院内所有座椅面料也是红色绒布,一方面是声学要求,一方面是关照了整体色彩的统一性。幕布、包厢的墙面、座椅材料上的呼应突出了空间品质的高尚感,暗红色和金色的搭配也很恰当,看上去稳妥又华贵。每个椅子背后都有显示屏,演出的过程中为观众显示歌词内容。看来不用看文字完全听得懂歌剧唱词的,如今在欧洲也不是太多了。歌剧的形式和内容在分庭抗礼,这些形式从内容和剧情中分裂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美学存在,从声音到视觉都是如此。
幕间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员们、后台工作人员需要休息,观众们也需要休息。斯卡拉歌剧院的前厅规模并不大,观众都出来的时候氛围就变得很热烈。曾经、这里如当时很多的歌剧院一样,斯卡拉大剧院于门厅设有赌桌供人赌博耍乐。如今,娱乐的内容已经全部让位于休闲和社交。剧幕之间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会端着酒杯聚集在大厅里晃荡。这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场合,所有的人都衣着体面,彬彬有礼,穿梭其中,恍若隔世。有一次我居然碰到了马里奥·博塔和他夫人,看来从瑞士卢加诺过来看歌剧也是一种生活常态,体现了旧式生活的一种昂贵品质。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门厅


 
5. 舞台上下
听说戏剧中的舞台美术是展览展示专业之母,意大利现当代的橱窗设计、展览设计一直保持这样的高水准和其悠久的舞台美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当代艺术的展览策划也受戏剧的影响,意大利的策展人对空间系统的把握和调动能力都很强大,形成叙事的细节巧妙而又精致。还有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通过斯卡拉剧院的历史认识以及它在当下的表现,我们会发现意大利社会在处理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时,很自信、很自然。古老的剧院内部,历史的形式依旧,比如贵族气息浓郁的包厢、沉重的帷幕、天花和墙面上繁琐的装饰,还有古老的剧目……,但是米兰在工业感和贵族气息之间取得的平衡,对许多城市的发展都值得借鉴;同时这种智慧也对文明的演变提供了参考。
舞台上的美术是综合性的,既是造型表现,比如色彩、服装、道具、布景中的景色,它是融合了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的大美术概念;同时又是工程和科学的产物,含括了机械、灯光、声学方面的内容。斯卡拉剧院的舞美装置设计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概念到图形再到实物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最终它的成型具有高度的工业属性,那些舞台装置需要工业化的技术来完成,也具有精准、智能的工业气质。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蝴蝶夫人》,于斯卡拉剧院

斯卡拉歌剧院有自己的学院,这是培育、保护和发展其文化的重要机构。斯卡拉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813年,当时是一所芭蕾舞学校,1950年转型为剧院全方位的培养青年人,学院涵盖:歌唱,合唱,舞蹈,摄影,戏服,舞美,导演,灯光,剧院管理等专业,各专业都围绕斯卡拉展开实践,舞美专业就是到斯卡拉工厂制作舞台所需。舞美课程主要以史论,理论为主,包含:当代史,表演史,剧院史,服装史,摄影史,电影史,导演理论。舞台技术包含:材料学,CAD制图,3D制图等。以及一些手绘课程。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的舞台装置和道具加工工厂,斯卡拉工厂位于Via Bergognone, 34   号,占地20000平方米。有150名工人,布景,雕塑,裁缝,木工,满足斯卡拉剧院的全部道具生产,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这里还保存了6000套戏服,并且兼容演员的排练场地,日常提供参观。这个工厂也是图尔图那工业区最早的进驻的和艺术与设计相关的机构,如今这个街区已经变成了闻名世界的设计文化创业社区,每到四月米兰设计周期间,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设计领域的学者、设计师和媒体都会聚集于此,那种人潮汹涌标新立异的展览竞相开放的盛况,堪称米兰城文化艺术活动的沸点。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工厂 (LABORATORI SCALA ANSALDO)

听歌剧是一种优雅的传统,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底蕴。意大利不仅每一个城市都有歌剧院,就连一些几千人口小镇也如此。有一年路过西西里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小镇NoTo,正值黄昏,主街上一座体面的米黄色石材建造的剧院内华灯初上,小镇上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此聚集,在那片区域只要看到着正装的男士和穿晚礼服的女士,就一定是去往歌剧院的。看得出看歌剧既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也是平凡生活中最隆重和光芒万丈的时刻。这方面在米兰的剧院里,就会表现得更为突出,每一次在进入大厅的一刹那,我都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斯卡拉剧院中的观众,银发族是绝对的主体,白种人的面孔也占绝大多数。这些老人们一个个锦衣华服,显得雍容华贵。为数不多的黄皮肤黑头发的观众则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而且普遍更年轻一些。这是文明互鉴的结果,香火的传承在流动中进行,它总是能吸引和带动有活力的人群。但我想欣赏歌剧的角度差别很大,对于米兰本地的遗老遗少们,看歌剧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是传统的力量,它来自习惯和记忆。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艺术领域声色犬马事物的人来说,歌剧院里能获得一种全方位的感受,从听觉到视觉以及味觉,当然还有历史的场所感。我们会沉醉在这种伟大的捏合之中,不能自己。而不能自己才是一切伟大艺术的伟大效用,人类需要这种解放。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斯卡拉剧院,等待中的乐器

 
几年来每一次来米兰我都有很强烈的在斯卡拉剧院看一场歌剧的欲望,因为在倒时差的昏昏欲睡状态中,看歌剧的体验如同梦游。我亦梦亦醒,舞台上的场景亦幻亦真,如历史的余晖;歌者的声音如同穿越时间迷雾的古老回声。一部剧的尾声总是场面最为恢弘的片段,届时一定汇聚了最强烈的视觉、听觉,所有的角色悉数登场,大幕在齐唱中徐徐落下,掌声潮水一般涨起、落下、再涨起、再落下,经久不息。第一次去斯卡拉参观,剧院的人告诉我,斯卡拉歌剧院拒绝使用电动设备去控制天幕的升降,这样手控者会把自己的情感因素也加入其中,每一次大幕的升降都是沿着情感的起伏完成的。每一次在斯卡拉看剧感受都是很奇特的,虽然我们大都感动于舞台上精彩纷呈的表象,但我会想到幕后三四百人在不停地奔忙,会想到所有幕后操纵者的情感投入,于是感动的沸腾之中就又投入了一包沉甸甸的佐料。 
苏丹完稿于2020/02/29于北京中间建筑


感谢:

董士豪提供的资料。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Scala剧院中的《四重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www.szyuan.cn
深圳市元本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
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往期文章















好吃得像面包一样 | As Good As Bread
设计中的“诗意”和“技术” —— RE-VIVE座椅设计的启示
对不起,我去过屏山书院
设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毕业祭 ——《我的大学系列》终结篇
何以肢解绘画:众议法国 “支架/表面”艺术运动
一本图录揭开的历史
异母之乳,他乡之土
专业的课 ——《我的大学系列》之八
校园角色——《我的大学系列》之七
好大一场陨石雨
上古神话与当代叙事
星火计划——《我的大学系列》之六
动词解释——《我的大学系列》之五
我的大学系列 之三
之二
我的大学系列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