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单例模式六种写法的优缺点
详解单例模式六种写法的优缺点
1)前言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实例. 通过定义我们可知它是创建型的一种, 也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单例模式的使用场景: 频繁的进行创建和销毁的对象、创建对象时消耗过多或者消费资源过多,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工具类对象、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
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单例模式的六种写法, 以及优缺点。
饿汉式(静态常量)
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懒汉式(线程安全)
双重检查
静态内部类
枚举
2)饿汉式(静态常量)
1.代码
//饿汉式(静态常量)
class Singleton {
// 构造器私有 外部不能实例化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2.优点
写法简单, 在类装载的时候完成了实例化
避免了线程同步问题
3.缺点
导致类装载的原因有很多种, 不能达到 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有可能造成内存浪费
1.代码
//懒汉式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2.优点
起到了 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3.缺点
虽然起到了 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但是只能在单线程的情况下使用
线程不安全, 实际开发中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
4)懒汉式(线程安全)
1.代码
//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2.优点
解决了线程安全
起到了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3.缺点
效率太低了, 这个方法只执行一次实例化代码就够了, 但是每个线程都要同步, 方法进行同步的效率太低
在实际开发中, 不建议使用
5)双重检查
1.代码
//双重检查(线程安全 实现了懒加载 同时保证了效率)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2.优点
解决了线程安全
起到了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在实际开发中, 建议使用
1.代码
//静态内部类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Instance{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INSTANCE;
}
}
2.优点
解决了线程安全, 静态属性置灰在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初始化, jvm帮我们保证了线程的安全
起到了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在实际开发中, 建议使用
7)枚举 1.代码
enum Singleton{
INSTANCE;
test t;
private Singleton(){
t = new test();
}
public test getTest(){
return t;
}
}
class test{
}
2.优点
解决了线程安全, 而且泛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新的对象
起到了lazy loading(懒加载)的效果
在实际开发中, 建议使用
设计模式真的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精髓, 代表了最佳的实践, 还是需要继续的深入学习和理解里面的奥妙。
原文:https://blog.csdn.net/ywq1016243402/article/details/10394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