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刮擦性能测试常用的几种方法
按照刮擦效果分类,有尖锐物体的划痕;磨料摩擦产生的磨损;改变表面性能或光泽的表面损伤以及钝化物体刮擦造成的“写入效果”,归纳为两大类,一是“刮”,二是“磨”。
首先,“刮”包括交叉刮擦法,多指刮擦法及铅笔硬度法。
交叉刮擦法以通用的GMW14688及大众的PV3952为代表。利用一定直径(一般是0.5mm或1mm)的金属刮针在制品表面以5-15N力刮划相互垂直的2组平行划痕,最后测量刮划前后划痕区域的色差或黑度的变化。
多指刮擦法以通用的GMW14698及福特的FLTM BO 162-01为代表。5支或多支金属刮针,上部各有一个砝码,分别施加2-15N的刮划力。然后移动样品台,刮针在样品上刮出一组深浅不一的平行划痕。最后目视比较不同力的划痕的可见性以判断样品的耐刮擦性。该方法于交叉刮擦法类似,但无法定量输出结果。
铅笔硬度法,是传统的用于评估高光无皮纹表面耐刮擦性的方法,如PC/ABS、PMMA/ABS、PET等,标准主要有GBB 6739-2006。将样品固定在设备上,运用不同硬度的三菱铅笔在样品上产生不同的刮划力,以不产生擦痕的铅笔硬度值给样品的耐刮擦性定级。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人员的操作经验有很大关系,不太可靠。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硬度不是决定耐刮擦性的唯一因素。
其次“磨”包括擦磨法,磨耗法及洗车法。
擦磨法以福特的FLTM BN107-01及ISO105为代表。一定直径的平底磨头上包覆标准规定的涤纶或棉擦布,在一定负载下一定速度下来回擦磨(负载一般为9N,速度一般为60个来回/分钟),擦磨一定次数后用肉眼评判色牢度变化。该方法为半定量评估,适用于高光材料及软性材料。
磨耗法以不同判定结果分为两种,(1)为失重法,以ISO4696及ASTM5963为代表;(2)为失光法,以大众的PV3975及通用的GMW14688B为代表。磨耗失重法为直径1.7cm的圆形样片固定在可横向移动的样品槽中,与样品摩擦的圆筒上包覆有标准规定的砂纸,样片在10N压力下,通过样品槽的往复移动和滚筒的转动,在砂纸上运动40m,最后测试样品的失重。磨耗失光法为一定直径的圆盘上包覆砂纸,在一定负载下进行一定数量的循环,在一定角度下测试前后光泽的变化。
洗车法,模拟洗车实验,以日产的NESM01416.2.9及大众的PV3.3.3为代表。圆筒上有塑料材质的毛,一般以PE或PA为主,前端为分叉十字形,样品表面会涂标准上规定的泥水。试验时,圆筒以一定速度旋转一段时间,反复摩擦样品表面。试验后,在一定角度下测试光泽的变化。有人将此标准归为“刮“法,但小编认为这么多毛一起更替地经过样品表面,更多的是在”磨“,故归为”磨“法。
转自PC/ABS技术微论坛